投稿|花几百万出国,投100份简历被拒:“海归”变“海废”,留学还香吗?( 二 )


千禧年后,留学已经被不少人奉为教育的上上之选 。到2001年,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加入WTO+北京申奥成功,国力的增强,使得荷包渐鼓的民众,加速了送孩子出国读书之路,留学年龄渐渐趋于低龄化 。
互联网的普及,也让形形色色的留学中介机构,大张旗鼓地打起了营销牌.比如“过不了二本线的高三生留学逆袭”、“小县城父母卖房供孩子海外求学”等事例在网络上比比皆是,不断洗脑 。
猛如虎的操作里,留学成了挽救颓势的“有效捷径” 。很多家长对国内教育不满,当孩子在竞争中落入下风,想要迎来不同的结局,唯有前往国外留学 。
抓住家长们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理,中介机构们会提供“保录模式”,承诺不论水平高低都能弄进好学校 。以一所TOP 10的高校为例,正常的录取标准是托福110分,但最终可以降低到100分,看起来是捡了大便宜,其实偷换概念,去的是类似国内的继续教育学院 。
利益驱动下,名校和留学机构早已形成了合作输送链,留学圈流传着一种说法,国外高校只要招录中国学生,就能多盖几栋新教学楼 。在澳洲、新西兰、英国等国家,是正大光明地将留学行业当作盈利产业来做的,有大学为了吸引中国留学生,甚至特地改了校名 。
投稿|花几百万出国,投100份简历被拒:“海归”变“海废”,留学还香吗?
文章图片

州立学院因中国因素改名的报道
留学商品化的背景之下,留学生成了被批量生产的对象 。2017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达到60.84万人,数量同比增长11.74%,持续保持着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地位,其中自费留学为54.13万人,占出国总人数的88.97% 。
热闹声中,也有不和谐的声音出现 。2017年智联招聘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回国的海归中,近一半的海归税后月收入低于6000元 。
即便如此,也架不住前赴后继者的向往 。到2019年,我国留学人数突破70万人,与此同时,回国人数达到58万人,回流比例已超八成 。留学生的形象,在潜移默化中,从“未来栋梁”,变成了“洗学历”,口碑陡转直下 。
尴尬的处境里,有不少海归后知后觉的发现,自己即使不吃不喝数十年,可能也赚不回当初留学所花的钱 。
02 一人留学全家致贫,优势反倒变成劣势 一项对2019年留学家庭的调查显示,60%以上的家庭年收入都在50万元以下 。也就是说,实际上,大部分留学生的出身,都是中产小康家庭,并不是所谓的“富二代” 。
这些小康家庭勒紧裤腰带,举两代人之力,才最终顺利将孩子送出国 。美国大学理事会曾详细列出2018-2019年不同类型大学的学费和住宿费,费用最低的是2年制社区大学,最高的是四年制私立大学,每年学费和住宿费用高达48,510美元 。如果想便宜点,可以选择读公立大学,费用也要37,430美元 。
再加上生活费,公立大学一年留学成本可达79,380美元,私立大学101,010美元,换算成人民币约55-70万元 。简而言之,在美国读4年大学,200万是个门槛 。
这个数字还只是保守估计,并不包括留学前的培训、考试、中介费用,以及孤身在外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生病、事故等) 。
高学费的投资,自然希望得到高薪回报,以实现阶级跃层,谁料事与愿违 。央视曾问卷调查了100家企业雇主,询问他们对海归的评价看法,超九成的雇主认为海归的价值下降 。
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国内大学生群体与海归的优势差距逐渐缩小,在2020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有144所中国高校跻身世界大学前100名,数量上仅次于美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