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花几百万出国,投100份简历被拒:“海归”变“海废”,留学还香吗?( 三 )


另一方面,相比海归,国内毕业生对于薪资要求相对较低,较容易融入就业环境,对工作接受度也高 。对比之下,不熟悉国内市场和行业现状的留学生,水土不服的情况屡见不鲜,招聘进来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成本进行培训学习 。
【投稿|花几百万出国,投100份简历被拒:“海归”变“海废”,留学还香吗?】在豆瓣海归废物回收小组中,有豆友分享了一段求职经历上的困惑 。他自认为语言逻辑清晰有力,但面试官却给出了大相径庭的回馈:“我们不需要空谈抱负与理想,却不切实际的人 。”
有人因为文化冲击,在国内职场中觉得格格不入,工作不到一个月便萌生离职的想法,然而尴尬的是,还没等她将话说出口,就提前收到了试用期表现不合格的解雇通知 。
还有人在应聘之初对自己的专业能力充满信心,直到面试时才发现,国内的其他竞争者早在寒暑假就攒够了实习经验,需要实操的部分已能熟练完成 。
界面新闻的一篇报道中,也证实了在企业人事部门的评判标准里,即便是英国排名靠前的学校,和国内的清华北大等名校完全没有可比性 。英国的硕士通常只需要一年半念完,还不用写论文,动机怎么看都不纯 。
再者,海外高校对中国留学生的录取中包含文化多元和留学收费多重目的,在录取方式上,难度大大低于国内 。
用人单位的态度,又直接体现在了薪水上 。据《2020年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12.8%的海归认为自己应该拿到30万元以上年薪,但真正拿到这一数字的仅占5%;有接近四成海归的实际年薪不足10万元 。而从职业前景来说,也没有任何数据证明,留学生更能享受优待 。
投稿|花几百万出国,投100份简历被拒:“海归”变“海废”,留学还香吗?
文章图片

近半数海归认为薪资低于预期 图/智联招聘
当初殚精竭虑飞出国门,如今留学经历反而变成了重千斤的包袱,压得人喘不过气 。
03 海归身份不再吃香,留学到底值不值得“我变不成美国人,也早就忘了中国人是什么滋味了 。”
这是90年代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的经典台词,充斥在其中的焦虑与迷失,如今依然能命中留学生们的心情 。
投稿|花几百万出国,投100份简历被拒:“海归”变“海废”,留学还香吗?
文章图片

图/《北京人在纽约》剧照
《财经故事荟》采访了多名海归人员,发现各有各的心酸 。有国外知名大学美女硕士,连投100份简历,却没找到一份工作,痛哭质疑自己是失败者;有在美国拿到工作签的海归小夫妻,回国后却双双失业,成了无业游民,只能靠家里接济度日 。
无奈而又讽刺的是,很多本是为了逃离国内“内卷”而留学的年轻人,现在却扭头加入了浩浩荡荡的考公大军 。就在今年8月,一名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任职街道办副主任的消息,曾引发舆论热议 。
投稿|花几百万出国,投100份简历被拒:“海归”变“海废”,留学还香吗?
文章图片

留学含金量在“注水”,归国生活有落差 。在整个社会结果论至上的大环境中,对于留学的争议甚嚣尘上,关注点落在了“留学到底值不值”的问题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