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花几百万出国,投100份简历被拒:“海归”变“海废”,留学还香吗?( 四 )


从外因来看,过去社会需要熟练英语、具备国际观的大学生来应对改革开放、外资涌入带来的用人需求,但现在无论是英语表达能力,还是专业水平,国内大学生并不逊色 。
雪上加霜的是,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及本土企业的崛起,诸多在华外企不再享有“特殊”待遇,开始纷纷撤离,转战东南亚,海归的就业选择范围变少许多 。
从内因来看,很多人都踏入了“为留学而留学”的跟风误区 。在申请学校的时候依赖中介、关注排名,可以为了冲名校而选择冷门专业,却根本没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希望得到怎样的未来,只是“人云亦云” 。这也造成了留学人数暴增后,导致的学历一再“贬值”化 。
造成困境的更深层原因在于,挣扎中的海归们并不愿意直面现实,既缺乏动力改变自己,又难以放低身段接受新的挑战,只能以怨天尤人的方式发泄和逃避 。
但不可否认的是,留学仍然是培养高端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毕竟在有些领域,例如数学、计算机等,我们和西方国家依然存在明显差距 。再者,留学经历对于视野的开阔和丰富个人阅历,也是正面作用居多 。
说到底,海归光环的逐渐褪去,并非坏事 。良好的学历背景,加上留学经历和过硬的学术素养,这样的“海归”是不大可能被长久埋没的,但试图通过留学混文凭、涨身价的做法,已然走不通 。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出国留学更像是一块“敲门砖”,未来如何还要靠自己的奋斗,无论何时何地,实力才是硬通货 。
悟不透这点,留100次学也扭转不了命运 。
参考资料:

  • 1.虎嗅APP《爬着也要去留学》
  • 2.叁里河《留学“致贫”》
  • 3.新周刊《花几百万留学,为什么回国只有月薪八千》
  • 4.万象文摘《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出国留学简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