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只谈“规则”的怪谈,为何恐怖?( 三 )
“我所处的有限空间外是无限的未知,我的任何举动都可能打破现在的平静”,在这样的氛围中,欢乐明朗的动物园便变成了令人胆寒的地狱绘卷 。
恐怖故事的无尽生命力规则类怪谈诞生时起,便带有浓烈的游戏色彩和网络文本特征 。
正如一本游戏规则书,规则类怪谈提供了一套详细的世界观、不同的可操作角色和npc以及他们各自的行为准则 。这很类似于从洛夫克拉夫特作品中发展出的COC(The Call of Cthulhu)跑团游戏:在某个恐怖世界观下,一个或多个玩家在一套规则和一个故事大纲的引导下互动,探索可能的结局 。这种提供背景设定,鼓励自由探索的模式,使得阅读规则类怪谈就像游玩一个解谜游戏 。
在不断的改写和传播中,规则类怪谈便成为了一种“网络迷因(meme)” 。迷因理论由理查德·道金斯提出,描述了某种文化现象被复制、改写,然后病毒性传播的过程 。规则类怪谈也正是在不断的解析和再创作过程中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含义,成为某种文化现象的代名词,并快速传播开来 。
文章图片
“梗图”是网络迷因广为人知的表现形式之一
这些特征都为“动物园规则怪谈”的游戏化改编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2021年12月12日,动物园怪谈制作组在b站宣布已购买作品版权,且怪谈的原作者将会以策划的身份参与游戏的制作 。12月22日,制作组在b站发布了首个游戏预告视频 。在游戏的官方论坛中,制作组提及将会在新年左右进行第一次封档公测,并将开始公测资格的发放 。
在游戏项目负责人ChiEn与毒眸的对话中,“现实感”与“沉浸感”是他最常提到的概念 。在ChiEn的描述中,游戏的场景设计将会尽可能贴合现实生活中的动物园,为玩家提供身临其境的代入感 。
“我们希望玩家在游戏里的动物园中游玩的时候,可以联想到现实生活中自己曾经去过的动物园,比起直接的血腥恐怖描述,我们更倾向与建立游戏对现实环境的渗透,来让观众内心产生恐怖的体验 。”在现实的土壤之上构建恐怖未知的叙事,是游戏制作组希望保留的怪谈美学特征 。
在目前网络上的众多解析中,不少将动物园背后的真相归结为“超自然力量”或是“集体癔症”,但这并不是ChiEn和游戏制作组所追求的理想状态 。“我们在不断地尝试把动物园变成一个‘合理’的地方,没有超自然现象,没有怪力乱神,也不是因为精神疾病,我们想让整座动物园和它背后的真相在现实生活的逻辑下也是说得通的,是符合自然法则的 。”
对于读者们最感兴趣的“唯一解”,ChiEn表示,游戏会为玩家提供找出唯一真相的可能 。在游戏的剧情模式中,玩家可以选择扮演故事中出现的所有角色,并通过探索和推理做出选择,最终抵达众多结局中唯一“正确的结局” 。而综合了全部的正确结局之后,故事的全部真相便也浮出水面 。
“在游玩解密模式的过程中不同角色的选择之间也会相互影响,我们估计在剧情模式发售一年内,应该没有玩家能做到完全通关,找出‘唯一解’ 。”抵达真相过程中的种种困难,也是游戏制作组向玩家发出的挑战 。
而为了在解析满天飞的现状下仍旧保有解密游戏的特征,不让原作中已经公布的规则影响玩家的游玩体验,游戏制作组采用了在公开设定中填充故事加以扩写的方式,在尊重原作设定的前提下加入新的叙事,不论是阅读过动物园原作的读者和初次接触这类设定的玩家,都能在游玩过程中感受到乐趣 。
推荐阅读
- 智能汽车|北京产业转型:从“去叶留心”到发展“高”“精”“尖”
- 猎豹|全网都在夸的“猎豹”是什么?为何这些“黑科技”频频上热搜?
- 政策|浙江省“抢人”:创业失败贷款不用还?官方回应来了
- 大空间|不出冬奥村体验“上天入海”!这些智能设备令运动员着迷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k50|Redmi K50电竞版开卖:“奔驰联名款”海鲜市场需加价千元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