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被时间遗忘的工资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首席人物观,作者| 未未、知潮,编辑 | 江岳“14天、辗转31个地方做搬运工:一袋水泥或沙子是一块钱,上一层楼加一块,每袋的重量在60-100斤不等 。”
在2022年北京的第一场大雪中,一位中年打工父亲的辛苦,化成了“流调”表里密密麻麻的数字 。唏嘘之中,有人指出:1 块钱一袋的搬运价格,十几年没变了吧 。
剧烈的变化,永远是更容易在舆论场激发讨论的主题 。媒体喜欢追逐其中的流量,创业者天性就要去捕捉其中的商机 。
它确实也衍生出无数激荡的故事 。尤其在互联网轰轰烈烈造富的这些年,“财务自由”的剧情频繁上演 。跳槽薪资翻三番、48个月工资的年终奖、 年底人均一台特斯拉……这些也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事实 。
但在聚光灯照不见的地方,还有很多人,离这些“变化”很遥远 。
十年薪资未变的,远远不止建筑材料搬运这个岗位 。有些是因为行业的凋零,有些是因为行业的过于稳定 。身在其中之人,也壮态各异 。有人安然享受,有人痛苦挣扎,有人努力求变 。
但作为父亲、母亲、儿子和女儿,这些如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大多报着跟那位流调里的父亲一样朴素的想法:
“我也不觉得自己可怜 。我只是好好干活,我不偷不抢,靠自己的力气,靠自己的双手,挣点钱,挣了钱找孩子 。就是为了生活,为了照顾这个家 。”
“5块钱的出租车起步价,20年都没变过”
讲述者:老杨、年龄:47岁、城市:铁岭
我也算是赶过时髦的人,90年代,我们铁岭大部分还在领几百块钱工资的时候,我就开出租车,一个月赚3000块了 。
25年的时间,我的车从拉达换成了夏利,后来又换成了羚羊和现代,最近开上了捷达 。
车越换越好了,我的收入却没涨 。因为5块钱的起步价就没变过 。
我是在1996年入行的,当时我19岁,全家人凑出2万块,给我买了一辆二手拉达 。一个月下来,我自己能挣2000块,晚上把车租给夜班司机,还能再赚1000块 。
而我隔壁开货车的司机,一个月工资是600块,
那会的消费场所不像今天多,“炫富”的方式就是去饭店吃饭 。自从开了出租车,我点菜不看菜单了 。至于那辆2万块的拉达,当年在我的社交圈中发挥的作用不比现在几百万的豪车差:和兄弟们出去玩,要开着车;去见女孩子,要开着车;见亲戚朋友,更要开着车 。
我那么得意,收入只是一方面,出租车牌照可是稀罕物,后来甚至可以当成理财产品——2013年的时候,我一个朋友的两台羚羊卖了90万 。一辆羚羊的价格不会超过10万,真正贵的是运营牌照 。
然而,一年、两年、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现在已经25年了,我每个月还是赚3000块,出租车司机就这样变成了低收入群体 。
我老婆情况也差不多 。她当公寓管理员,工资4000块,也有7、8年没变过了 。
我俩加起来有7000块钱的收入,除了日常开销,每个月还1500的房贷 。我俩都没有五险一金,每年各自要交一万块钱的社保 。孩子明年高考,现在补课费饭费每月快2000 。一年下来,我家也存不下什么钱 。
其实我也知道我们这个行业不行了 。
20年前,我家楼里48户,楼下只停了一辆私家车 。现在,车停得连走路的地方都没有 。我记得,2015年左右吧,好多同行都跑去当驾校教练了,听说有人一月能挣1万多 。
推荐阅读
- excel|对比测试11代酷睿的华为旗舰笔电后,发现M1被神话了?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