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从刘嘉玲开始,燕窝行业中了激进主义的“蛊”

投稿|从刘嘉玲开始,燕窝行业中了激进主义的“蛊”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ECO新势,编辑 | 太白
在资本市场,“xx第一股”往往有一种神奇的魔力 。
尤其是在同质化竞争严重的赛道里,谁能成为“第一股”,谁就能获得更高的溢价,掌握更多业务主动权,间接压缩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 。当年的土豆、赶集与胜利擦肩而过,很大程度上都是输在了IPO卡位的“第一”之争 。 
不知是不是看多了前车之鉴,被同质化竞争所困的燕窝行业,在抢跑上市的路上表现得非常积极 。
去年底,厦门燕之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燕之屋)提交招股书,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这是燕之屋终止在港上市后的又一次努力,只是主场成了国内A股 。无独有偶,2021年主打鲜炖燕窝的小仙炖完成C轮融资,其身后投资方不仅有知名机构,还有互联网大佬以及明星章子怡、陈数等人,明星股东更是为自家公司做起了代言人 。
投稿|从刘嘉玲开始,燕窝行业中了激进主义的“蛊”
文章图片

然而,无论是燕之屋招股书透露出的“瑕疵”,还是燕窝产业自身的争议性,都给“准燕窝第一股”蒙上了一层阴霾 。
燕窝+资本的组合,究竟能讲出怎样的故事?
01 燕窝“爆发”有迹可循燕之屋创立于1997年,品牌创建于2002年,是国内较早一批燕窝市场的入场玩家 。2012年,燕之屋开始主打高端滋养品牌 “碗燕”即食燕窝,逐渐确立了“现点、现吃、现炖、现送”的连锁经营模式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燕之屋在155个城市开了600多家线下实体加盟店 。
2008年,刘嘉玲的一则广告让燕之屋成功出圈 。据说,这个广告对于当年处于挣扎之际的燕之屋来说,几乎起到了“起死回生”的效果 。明星广告产生的轰动效应,也成为燕窝行业的营销“白皮书” 。从此,业内几乎清一色玩起了女明星代言、打造高端补品形象工程的营销打法 。当然这是后话,先按下不表 。
投稿|从刘嘉玲开始,燕窝行业中了激进主义的“蛊”
文章图片

燕窝产业本身也充满争议性,社交平台有关滋补品、智商税的“雄文”更不在少数 。因此,有关燕窝的营养学认知仁者见仁,ECO新势不再赘述 。
【投稿|从刘嘉玲开始,燕窝行业中了激进主义的“蛊”】我们仅提供一个产业视角,判断燕窝产业的景气度:中国是燕窝消费的核心市场,但国内因为缺乏燕窝生长的热带雨林环境,在原材料方面高度依赖进口 。
目前,获得准入输华燕窝产品的国家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 。海关总署还在推进越南、柬埔寨等国家输华燕窝产品的准入进程 。此外,我国一直对燕窝进口有严格管制,去过东南亚旅游的朋友都知道,就连个人旅游过海关,如果携带燕窝也会被视为走私 。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燕窝扮演着我国与东南亚的“贸易纽带” 。以印尼为例,2020年印尼进口燕窝占中国全年燕窝总进口量的79% 。去年4月,王毅外长还与印度尼西亚外长讨论了“加强燕窝等农产品合作”方面的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