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培育钻石大火,人人都能克拉自由?( 五 )
在产品设计上,Light Mark主张“打破方圆”的理念,通过多样化切割向异形钻产品方向探索、自由定制的方式,丰富品类,满足消费者多元消费场景需求 。并注重与艺术家李承九等人的合作,用领先的审美设计、文化属性,把握潮流话语权,激发消费者文化共振 。
在产品命名上,更偏向年轻人所青睐的科学和艺术元素 。如「米开朗基罗穹顶系列」、「达尔文系列」、「蒙德里安系列」、「镜中世界系列」等,均是具有艺术感与科幻感的名字 。
在品牌塑造上契合Z世代爱情观、价值观与生活态度 。如在品牌营销内容上,不再拘泥于甜蜜的恋爱/婚姻关系,而是直击两性关系下的复杂问题,强调两个人的共同成长,与彼此的独立、自强 。
在线下体验上,侧重满足消费者的场景感和仪式感需求 。如在Light Mark在上海的首店中,融入了太空舱、VR 眼镜、宇航服等科技、未来、探索的设计元素,让消费者在体验穿梭宇宙空间、探索科技浪漫中,建立品牌好感度,并激发分享欲 。
天然钻石成就了戴比尔斯 。那么在培育钻石中,谁又将如戴比尔斯一样疯狂吸金?
拆解培育钻石产业链,可分为上游制造、中游加工、下游零售三大环节 。除却分工不同,三大环节的利润率也明显存在差异,整体分配呈现“微笑曲线” 。
上游制造:掌握研发壁垒的上游生产商在根本上决定了培育钻石的产品定价 。
由于培育钻石价格相对天然钻石更低,等同于变相提高消费者购买力,且出于炫耀性需求,消费者更愿意购买高品质大颗粒的培育钻石 。而无论是大颗粒还是高品质对工艺水平与质控能力的要求都更高,因此技术实力是上游厂商的核心竞争壁垒 。技术壁垒也为培育钻生产商带来了定价权,议价能力强的上游生产商毛利率可达到 50%-60% 。
中国是培育钻石的主要产地 。贝恩《2020-2021钻石行业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培育钻石产能全球约600~700万克拉,其中中国产能远超其他国家达300万克拉,占比约50%,河南则又独占国内90%以上的产能 。
目前国内产能90%以HPHT法(高温高压法)为主,国外则以CVD法(化学气相沉积法)为主 。
HTHP法合成的培育钻石多为塔状,具有生长速度快、成本低的优势,但纯净度稍差,主要用于1-5克拉培育钻石的合成 。国内采用HPHT 技术的有中南钻石、黄河旋风、力量钻石等厂商 。
CVD法合成的培育钻石呈板状,颜色不易控制、培育周期长、成本较高,但纯净度高,通常用于5克拉以上培育钻石合成 。CVD行业内greenbox在欧洲一家独大,此外,新加坡的RA、俄罗斯的wonder technology在世界领域同样具有一定知名度 。国内采用CVD技术的包括上海征世、杭州超然、宁波晶钻等生产商 。
中游加工:培育钻石的加工流程主要包括毛坯设计、劈分、粗磨、打圆成型、抛光等,由于技术水平低,且较难实现自动化生产,因而此环节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盈利水平低,净利率仅能达到6%-8% 。
2020年,印度在加工环节占据全球90%以上市场份额 。中国则占据3%左右的市场份额,钻石切磨工厂主要分散在广东、广西、河南、湖南等地,市场高度分散 。
下游零售:品牌力与渠道力决定了品牌商对裸钻的定价能力与加价倍率,因而两项能力突出的品牌商往往具备极大品牌溢价,毛利率可达到60%-70% 。
产业链中究竟谁是“下一个戴比尔斯”尚不得而知 。但不管碎钻值不值钱,上下游谁赚得多,谁赚得少,“得人心者得天下”放在培育钻石行业,或许正合适 。
参考资料: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
- 投稿|浑水创始人遭FBI搜查,屠龙者终成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