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青客破产静悄悄( 三 )


熊奇锐和吕亚楠遭遇相同,并且由于租期为2年,他的还贷数额高达2万多 。对于当时刚毕业一年的熊奇锐来说,2万元的贷款不是一笔小数目 。“上海华瑞银行当时已经把我18个月的房租打给了青客公寓,但我退房后,青客并未解除贷款合同,网商银行逾期会影响信用,不知道会不会上报征信 。”熊奇锐表示 。 
最后,因担心征信问题影响自己买车、买房,迟迟解除不了贷款合同的熊奇锐,不得已让自己父母先行帮忙还贷 。 
熊奇锐向连线Insight直言,“到现在我也没有拿到青客公寓的欠款 。听说有部分用了分期付的租户,通过一些偏激维权方式,解除了合同、拿到了押金,不过我加的一个300多名维权成员微信群内,似乎没有人公开表示自己拿到赔偿 。” 
和熊奇锐一样,吕亚楠打不通房管电话、投诉也无果后,也让父母帮她还了1万多元贷款 。“到现在,这1万多元都是我的心病 。你无法体会经历考研失败,又莫名其妙还1万多元贷款的沮丧 。从此我再没用过线上租房平台 。” 
至今在黑猫投诉上,与青客公寓相关的投诉有10627例 。这些投诉案例中都声称青客违约不退房租和押金 。据连线Insight统计,投诉发起的时间最早在2019年9月,最晚在2022年1月 。 
熊奇锐和吕亚楠均向连线Insight表示,现在两人的青客公寓APP除了显示已退房相关信息外,其他可以当作维权证据的信息,已被全部清空 。 
青客公寓试图通过抹除维权者信息,掩盖自己的行为,但每况愈下的业绩,让它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弃子” 。
2、“长租公寓第一股”何以走上绝路青客公寓还没退市,但破产了 。 
近日,一则青客公寓旗下一家企业进入破产程序的消息,让青客公寓重回行业关注范围 。 
作为“中国长租公寓上市第一股”,创始人金光杰在2012年创办的青客公寓,曾经历过长租公寓风口,见证了中国标准化住房租赁产业的十年发展期 。 
2012年刚成立时,青客公寓的房源只有900多间 。而后随着长租公寓市场日渐火热,青客开始“疯狂”扩张之路 。2017年,随着大量资本热钱的涌入,长租公寓企业开启了房源争夺战 。青客公寓开始走出长三角地区,向全国领域扩张 。 
但长租公寓市场野蛮生长后遗症也开始出现,“暴雷潮”上演了 。同策研究院曾发布的一份“暴雷名单”显示,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间,有20余家长租公寓品牌倒下,其中超过一半的爆仓原因被归为“资金链断裂” 。 
但当时主要集中于腰尾部公司的暴雷事件,并未阻挡“青客公寓们”的步伐,裹挟着资本大势的头部长租公寓企业,依然在扩张 。 
然而巨头的野蛮生长,背后全靠着投资机构“输血” 。青客公寓在2012年拿到纽信创投的天使投资,到两年后再次收到达晨创投1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此后青客公寓相继拿到赛富投资基金、摩根士丹利等机构的B、C轮投资 。截至IPO之前,青客公寓4轮融资总规模已经超过1亿美元 。 
但扩张并不意味着盈利 。招股书显示,青客公寓在2017年至2019年连续3年净亏损,累计亏损金额已超12亿元 。不难看出,青客公寓一直处于“资不抵债”的状态,但也未影响其上市之路 。 
通过临时调整上市募集资金,从1亿元下降至5000万元,青客如愿以偿,夺得国内“长租公寓第一股”的名号 。 
那么,成功上市的青客公寓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破产的?其实,既与利用“租金贷”盲目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这一行业通病有关,也有其自身经营不善的原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