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大将相继离职,华为选错了路?( 二 )


最理想的状况下 , 华为现在汽车业务的布局中 , 一面为车企提供增量零部件及解决方案 , 另一面则利用过去在智能手机业务上积累的渠道优势 , 帮助车企卖出更多车 , 并从中获利 。
这两项进展均不顺利 。
关于“帮车企造好车” , 我们在下文中会重点描述 , 此处聚焦来看华为的“卖车”进展 。乘联会数据显示 , 自去年4月上市至11月 , 华为与赛力斯联合打造的SF5累计销量(含华为门店在内的所有渠道)仅为7000辆 。
投稿|大将相继离职,华为选错了路?
文章图片

之前 , 余承东曾公开表示 , 计划在2022年底挑战年售30万台汽车的目标——现在 , 从赛力斯SF5的表现来看 , 这个目标几乎是天方夜谭 。
一位华为西南地区的大型手机经销商此前曾对腾讯《深网》表示 , 因为赛力斯SF5销量表现不佳 , 华为目前不再像之前一样催促经销商改造门店开展业务了 。同时 , 一位华为内部的知情人士也表示 , 由于之前公司内部和渠道伙伴对卖车都有一定期待 , 余承东现在承受着不小压力 。
换言之 , 过去一年华为在组织架构上的调整 , 到目前为止起到的作用并不明显 。反而在这些调整发生的同时 , 一批汽车业务中高层相继离开 。
我们在上文中曾提到 , 算上刚刚离职的苏箐 , 过去一年 , 从华为出走的关键人物多达7位 。
曾有多位受访员工对媒体表示 , 华为汽车BU内部赛马竞争激烈 。“内部都是赛马机制 , 领导层面也是 , 不同的高官负责不同的项目 , 这样速度是快 , 但内耗也很严重 。”
有员工提及 , 此前仅激光雷达项目 , 华为内部就有三支团队在做 , 并导致了其中一支表现不佳的团队多人离职 , 负责人也相继离职 。
另一重原因很可能在于 , 在帮助车企卖好车这条路上 , 不少离职高管很可能不看好这一理念 。
一位不久前离职的华为管理层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把劳斯莱斯的引擎放到拖拉机上 , 肯定还是拖拉机 , 不是劳斯莱斯 。”背后透露出的 , 实则是华为在与车企合作中的无奈 。
02 是车企的朋友还是敌人?华为要做车企的朋友 , 要帮助他们造好车 , 但问题在于 , 车企愿不愿意做华为的朋友?
已经有车企给出了明确的否定答案 。
去年6月 , 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 , 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 , 上汽是不能接受的 。“这就好比一家公司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 , 如此一来 , 它成了灵魂 , 上汽成了躯体 。对于这样的结果 , 上汽是不能接受的 , 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
梳理华为在汽车业务上的整体布局 , 实则有四条路线:
第一 , Huawei Inside(HI)模式 , 华为与车企深度合作 , 提供智能驾驶应用软件、计算平台以及传感器等智能驾驶全栈解决方案 。合作的最终呈现形式 , 是联合推出子品牌车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