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集采穹顶之下,生物制药如何破局?( 四 )
除了前文提到的,还未正式纳入医保的生长激素外,70 万元人民币一针治疗脊髓性肌肉萎缩症的诺西那生钠,年费高达百万元的布雷病治疗用药阿加糖酶α,都已经被纳入医保 。
被纳入医保后,企业利润缩水也是必然的,但就像医保谈判代表张劲妮所说的那样,「如果这个药能进入医保目录,以中国的人口基数、中国政府为患者服务的决心,很难再找到这样的市场了 。」如果药品企业规避集采只会饮鸩止渴 。
由于药品使用的专业性、对人民生活具有重大影响,所以医药行业一直处于高度专业与高度监管之下 。那么深受产业政策影响的药业又该如何发展呢 。趣学术 CEO 张瑞表示,在集采将仿制药价格大幅压低之后,药企没有研发就没有出路 。
文章图片
如今的产业政策正在倒逼企业向「创新药」「高端仿制药」转型,多个龙头企业在「过冬」期间依然加大研发投入,「内卷」是生物制药企业的现阶段状态 。
以恒瑞制药为例,恒瑞往年的研发费用约占营业收入的 15%,近年逐渐加大,2020 年近 50 亿,2021 年前三季度超 41 亿,占营收的 20.5% 。中国生物制药,近 5 年累计研发费用也近 90 亿元 。
得益于药品注册分类、优先审评审批、解决药品注册申请积压等政策文件利好,目前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石药集团、绿叶制药等国内药企的成果已经初见成效,已有近 30 个 1.1 类新药产品处在三期临床阶段 。
对比而言,长春高新离恒瑞的巨额研发投入还有一定差距 。据长春高新 2020 年年度财务报告显示,其全年研发投入金额约 4.7 亿元,比 2019 年的 3.7 亿增长了 28.12%,虽然有大幅度提升,但仍仅占全年总营收 5.5% 左右 。足以见得,在研发投入及能力上,长春高新必须快步紧追,才能较快突围集采带来的消极影响 。
如今,头部企业都已经意识到,在生物制药领域,不能只有一款「王牌」产品 。在被纳入医保前,「王牌」产品是企业「金奶牛」,但是狂欢过后,抢占生物医药的科技制高点,才是真正的过冬装备 。
可以说,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医药行业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寒冬,只是在政策、市场实时更新的游戏规则下,及时调整发展方向,拥有更强的研发实力,才能具备拥有更大份额蛋糕的资格 。
电影《我不是药神》中说:愿世界变好,不是因为救世主,而是因为追光者 。
而追光者,不仅有医护者、科研人员,制药企业更应该拿出担当,努力研发「创新药」,以硬实力直面集采,探索出走质走量的生物制药创新之路 。
推荐阅读
- 生物医药|医药流通,一个不该被忽视的赛道
- 生物医药|内卷、破发……2022年创新药如何“绝地”求生?
- 生物医药|乐普医疗:困在扩张漩涡里的“心血管第一股”
- 投稿|终结“天价种牙”:除了靠集采,还需要关注什么?
- 投稿|集采发威,长春高新挥别“躺赚”时代
- 生物医药|飙涨千亿后,凯莱英高处不胜寒
- 专业内参|【医疗健康周报】第51周:“银诺医药”完成1.2亿美元融资,被赛诺菲以10亿美元收购肿瘤生物医药研发企业“Amunix”
- 投稿|迈瑞医疗:商誉、集采与机构抱团
- 生物医药|谁来为“孤儿药”研发买单?
- 生物医药|搁浅者:等待HPV疫苗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