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集采穹顶之下,生物制药如何破局?( 二 )
目前,药品集采的总体思路是:「国家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指的是药品通过国家(或省、市)平台,以公立医院为集中采购主体与药品生产企业进行议价谈判 。希望借此在符合质量和安全的情况下采购到价格最低的药品 。进而达到降低药品价格,减轻患者医药费用负担的目的 。
【生物医药|集采穹顶之下,生物制药如何破局?】国家医保局统计,2021 版药品目录品种增至 2860 种,67 种谈判药品平均降价 62%,全年累计惠及患者 1.4 亿人次,减负 1500 亿元 。集采对于每个人来讲,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获得安全可靠的药品,是件好事 。对于企业来说,则是高毛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
以金赛药业的生长激素为例,无论是粉剂、水剂还是长效制剂,这三种剂型尽管价格不同,但都十分昂贵 。市场数据显示,粉针治疗费一年 2-3 万,水针 5-6 万,长效剂型则更高,每年 15 万元,而且一旦开始打,就要连打 2 至 5 年 。有网友戏称,这样打下去,一个月就打掉一部手机,一年就能打掉一辆车 。但是,市场价格 800-1000/支的粉针,在集采的申报价格列表中,最高申报价格仅为 86.07 元 。低于 0.1 折的「骨折价」也让净利率打了折 。
游戏规则的改变,迫使制药企业的蛋糕切分方式发生变化,长春高新也并不是第一个面临这个问题的企业 。2020 年,华润双鹤、华润三九的多个药品拟中选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同年的财报显示华润双鹤实现的营业收入约 85.04 亿元,同比下降 9.35%,输液市场规模下滑超 20% 。2020 年华润三九的净利润也同比下降了 23.89% 。还有乐普医疗因心脏支架等产品纳入集采,大伤元气,至今还未恢复 。
基药招标决定了公司利润,而利润来源 80% 都依靠生长激素的结构模式也使得金赛药业度过此关卡的时间变得更难预测 。早在几年前,金赛药业也遭遇过「仅靠生长激素产品能否撑起企业的长久发展」这样的质疑声,而如今,一语成谶,过度依赖生长激素,使得如今很难快速找到新的增长点 。
集采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制药企业的发展 。但同时也推动了市场的良性竞争 。
华润双鹤的董事长冯毅曾表示,如今医药政策的连续出台,推动了行业加速洗牌,但药品的集采使得中标药品价格下降的同时也会带来销售提升,充满挑战的同时也将伴随着机遇存在 。
虽然集采让企业的市值与利润缩水,但是以量换价也让药品真正踏上了最广阔的消费市场,药企有了充分发挥产品功效的舞台 。因此,集采更像是一层医药滤网,筛掉赚取靠仿制药获得暴利却没有创新能力的,留下真正具有研发实力的医药企业 。
02、生物制药要走下坡路?随着长春高新股价的断崖式暴跌,生物制药领域日渐式微的呼声也再次响起 。的确,自去年 7 月,生物医药板块跌幅高达 8.6%,复星医药、药明生物、泰格医药等一度跌超 10% 。
哪怕在有着新股神话的 A 股,生物制药板块也一再失利,接连破发 。据投中网统计,2021 年上市首日破发的 14 支新股中,医药生物行业占 6 支,其中甚至有跌幅高达 29% 的股票 。这不禁让人心生疑惑:难道香了好几年的生物制药领域真的不再香了吗?
从更宏观的层面上来看,和股市过冬氛围截然相反,中国生物制药领域硕果累累 。从青霉素都要进口的一穷二白,到屠呦呦科研组创制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中国药界已经完成了破茧新生 。
全球投行 Torreya 在 2021 年 11 月发布的报告中显示,在亚洲地区,最有价值的前 20 名生物制药的企业中,有 19 家来自中国 。在疫情期间,无论是疫苗的研发速度还是研发质量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截至目前,中国已经接种了近 11 亿剂新冠疫苗,这些剂量占了全世界注射的 40% 。与此同时,中国还向国外提供了 4 亿剂疫苗,国药生物、北京科兴这些生物制药企业如今已妇孺皆知 。
推荐阅读
- 生物医药|医药流通,一个不该被忽视的赛道
- 生物医药|内卷、破发……2022年创新药如何“绝地”求生?
- 生物医药|乐普医疗:困在扩张漩涡里的“心血管第一股”
- 投稿|终结“天价种牙”:除了靠集采,还需要关注什么?
- 投稿|集采发威,长春高新挥别“躺赚”时代
- 生物医药|飙涨千亿后,凯莱英高处不胜寒
- 专业内参|【医疗健康周报】第51周:“银诺医药”完成1.2亿美元融资,被赛诺菲以10亿美元收购肿瘤生物医药研发企业“Amunix”
- 投稿|迈瑞医疗:商誉、集采与机构抱团
- 生物医药|谁来为“孤儿药”研发买单?
- 生物医药|搁浅者:等待HPV疫苗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