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内参|跌破发行价、遭遇监管,泡泡玛特的潮玩生意还能撑多久?( 二 )


另外 , 第十六条提出的“盲盒销售不能开展饥饿营销或诱导炒作” , 则是针对肯德基事件中出现的二手平台天价炒作和饥饿营销等现象 , 给盲盒这类销售方式“降温” 。
总的来说 , 本次出台的盲盒政策中可能为泡泡玛特带来收入不确定性的主要是第十一条和第十六条 , 其他规则影响有限 。
不仅仅是政策监管问题 , 泡泡玛特潮玩IP+零售的模式也面临重重挑战 。
头部IP生命力流失 , 爆款效应难以持续2021上半年 , 泡泡玛特会员复购率已由2019年上半年的58%降至49% 。虽然会员数仍在上升 , 但是未来复购率的下滑速度依然值得关注 。而保持健康的复购率主要还是看是否有持续占据消费者心智的爆款IP , 并延续IP的生命周期 。毕竟IP带来的用户粘性大于泡泡玛特本身 。
钛媒体App产业研究团队分析历年财报可见 , 数泡泡玛特头部 IP 的生命力逐渐流失 。作为当红爆款IP ,  Molly带来的营收从2020年开始下降 , 收入占比也从2018年的41.6%下降到2021年6月的11.5% , 已被 2020 年发布的 DIMOO 系列超越 。
专业内参|跌破发行价、遭遇监管,泡泡玛特的潮玩生意还能撑多久?
文章图片

(制图/钛媒体 产业研究组 ,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
可以从两个层面看待头部IP的“式微”:仅靠头部 IP 难以维持营收增长 , 因此 , 逐步孵化出更丰富的IP矩阵 , 路径是正确的 , 也意味着泡泡玛特的IP矩阵在扩大 , 这说明这家公司对 Molly 依赖度变低 。从2021上半年的IP营收结构看来 , 泡泡玛特头部几大IP的影响力变得较为分散 , Molly的份额已被 DIMOO 和 SKULLPANDA 分走 , 前三名的IP营收较为平均 , 不再是Molly一家独大 。
但另一个层面来看 , 也印证了潮玩行业的规律 , 即IP生命周期较短 , 无法靠单一IP躺赢 , 并且营收增长的压力和风险并存 。
此前独家 IP 中排第一的 PUCKY 在 2020 年为泡泡玛特带来了 3 亿元的收入 , 收入占比达 11.9% 。但2021年上半年仅带来收入1.1亿元 , 收入占比也下滑至6.1% 。而2019年排名前四的 BOBO&COCO 和 YUKI 这两年也榜上无名 。以此推算 , 潮玩IP的平均生命周期大约只有2~3年 。
既然生命周期较短 , 那么持续制造爆款IP能力就变得非常重要 。
【专业内参|跌破发行价、遭遇监管,泡泡玛特的潮玩生意还能撑多久?】正如泡泡玛特在 2020 年6月发布的招股说明书中曾提到(钛媒体App关联文章详情可见:https://www.tmtpost.com/4427489.html) , “IP的火爆有随机性 , 无法持续推出受欢迎的IP是泡泡玛特面临的风险之一 。”
事实上 , 泡泡玛特最近几年及上市后 , 并未能成功推出一款能比肩 Molly 实现“出圈”的大IP 。巅峰时期的 Molly 在2019年曾为泡泡玛特带来了4.5亿的收入 , 但目前其他的新IP , 即便是 DIMOO 在2021上半年带来了 2 亿元的收入 , 也很难说达到了 Molly 曾经的地位 。
资本市场不买账 , 讲起新故事?泡泡玛特的股价从去年2月登顶(达到107.34港元)后 , 进入下行通道 , 一路震荡下跌 。1月28日收盘价37.7港元 , 跌破了38.5港元的发行价 , 创历史新低 。当日其市值为529亿 , 相比去年高点已蒸发约976亿港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