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从“切腹谢罪”到年度“预增王”,诺德股份的锂电生意究竟如何?( 二 )


将产业链梳理来看,铜箔行业上游是铜,属于大宗商品 。铜箔制造企业鞭长莫及,无法整合上游大宗资源,因此难以通过产业地位在材料端获得显著的成本优势 。
因此,铜箔制造商的核心利润来源,是加工费 。
再将成本拆解看来,铜占据铜箔成本比例超过80%,通过内卷降本打价格战也难以获得绝对优势 。
显而易见,同质化产品很难体现出加工费的竞争优势 。那么,获取高额加工费的路径便是提供差异化的产品,这种差异化其实就是物美价廉,对于制造业而言便是降本增效 。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铜箔厚度降低有利于提升能量密度 。
以主流方形电池为例,铜箔厚度从8μm减少到6μm,可以在电芯体积不变条件下,增大活性材料的用量,浆料涂覆厚度增厚,将直接使电芯能量密度提高 。
因此,按照第一性原则我们可以断言,铜箔轻薄化是行业大势所趋 。从技术发展的趋势可以验证这一结论,6μm锂电铜箔产量由1.0万吨增至5.7万吨,占总锂电铜箔产量比重由14.2%提升至41.3%,薄化趋势显著 。
不仅于此,铜箔厚度降低还可以降低铜箔耗用量,从而降低电池成本 。降低铜箔厚度虽然会使得单吨加工费提升,但是对应的铜箔耗用量也会降低 。
从长远来看通过规模制造将使得成本快速下降,采用更低厚度铜箔成本上具备优势,尤其在铜价上涨过程中,这种优势将会更加显著 。
按照目前的铜价和加工费来测算,采用6μm铜箔相较于8μm铜箔成本下降约13%,采用 4.5μm铜箔相较于8μm下降约24% 。
投稿|从“切腹谢罪”到年度“预增王”,诺德股份的锂电生意究竟如何?
文章图片

技术得以推广应用的基础便是需求,在成本降低,性能增强的前提下,下游电池厂商愿意向4.5μm技术切换,这才是行业增长真正的原动力 。
2021年开始,以宁德为代表的电池厂正从6μm向4.5μm切换,带动上游供应商毛利率提升 。铜箔越薄,加工费越贵,毛利率越高 。
根据调研资料显示,诺德股份6μm毛利率约31%,同期4.5μm毛利率高达49% 。
因此,技术优势是决定铜箔行业利润和竞争力的重大分水岭 。
目前国内仅嘉元科技、诺德股份、超华科技等技术先进公司研发并量产6μm高性能锂电铜箔,诺德股份可规模化供应4.5µm及4µm锂电铜箔,嘉元科技已实现4.5μm极薄锂电铜箔小批量生产 。
02 产能错配轻薄化的技术路径是确定性的,按照制造业的规律来看,下一步便是分析产能能否正常释放 。
在这一个环节上铜箔行业出现了制造业常见的问题——产能错配 。
究其原因有两方面 。
内生原因:由于采用的是电解铜的制造工艺,制造过程生产出大量的废气、废水、噪声、固废,受环评因素限制较为严格 。
产能建设时间普遍在2年左右,产能供给难以短期爆发,在产品升级迭代不断加速的情况下,短期内会存在产品供需不匹配情况 。
外生原因则是因为铜箔核心设备被日本企业垄断 。
为了更好地解释,我们需要深入到铜箔的工艺流程中 。
其实不难理解,铜箔制造流程首先便是利用硫酸融铜,这一环节对添加剂配方有着严格要求 。合适的添加剂配方是获得结构致密、晶粒紧密、杂质含量极少的优质电解铜箔的必要条件 。
添加剂配方需长期生产实践,不断改良,因此构成一定的技术壁垒 。
其次便是在直流电作用下进行生箔,经过阴极辊的连续转动、酸洗、水洗、烘干、剥离等工序,并将铜箔连续剥离、收卷而形成卷状原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