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上了云的冬奥会,看起来像黑客帝国?

文 | 光锥智能,作者|刘雨琦,编辑|文斌
冬奥赛程还未过半,热搜榜里已经开始上演一次又一次惊人反转 。
在2月7日短道速滑1000米的决赛中,由于参赛选手多次出现的碰撞和意外,任子威的金牌之路可谓是“命悬一线” 。
但之后随着一段由“猎豹高速摄像机”拍摄的4K高清视频的公布,解开了比赛最后几秒钟的“谜团” 。许多网友更是惊奇的发现,小猎豹不仅快速和灵活,更重要的是能将高速捕捉到的数据存储在云端内,供裁判随时调用以及智能分析 。
同样经历舆论大旋转的还有之后夺冠的谷爱凌 。
在自由式滑雪比赛中,虽然谷爱凌在末轮孤注一掷地加大了空中反转难度之后夺得了冠军,但由于自由式滑雪速度太快,观众大多看得都是一头雾水 。
而揭开这个谜题,还是央视在《奥秘无穷》节目里,用“3D+AI”技术将谷爱凌在空中转体四圈半的每一个动作都一帧一帧的慢放,进行“时间定格”,观众大多看得都是一头雾水 。
当然,无论是总台“猎豹高速记录”,还是“3D+AI”的路径还原技术,都是因为此次冬奥会在云存储技术方面的应用才让这些得以实现 。比如AI需要大数据标注与网络模型训练,包括云端存储、计算资源;而3D在数据采集、处理、建模、渲染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云资源 。
事实上,除了任子威和谷爱凌两次小试牛刀之外,本次冬奥会从运动员的衣食住行,到场馆管理,再到赛事转播,各个环节的数字化应用比比皆是 。此次的冬奥会,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数字奥运” 。
云上观赛,外行也能看“门道”从1964年实现奥运的第一次卫星直播至今,技术的进步让全球亿万人一步步与奥运相连,数字奥运更是如此 。当百年奥运开启数字化转型,云上转播为全球体育爱好者带来全新的观影体验 。
过去,每届奥运都需要重复建设传统IT机房,准备时间长、采购成本高,在赛事中短暂使用后便会被拆除 。一来耗费人力物力以及时间,二来拆除机房又造成资源浪费,云上转播让IT基础设施的成本大幅下降,并且缩短了应用开发和部署流程 。
这一点在东京奥运会的部分上云中看到了显著的成效,现场转播中心面积缩小25%,工作人员减少27%的情况下,内容产出相比2016年里约奥运会增加了30%,制作了超过9500小时的体育赛事转播内容 。
而北京冬奥会在距离开幕还有30天时,北京冬奥组委会技术部部长喻红就表示,北京冬奥会核心信息系统已经实现100%云上运行,奥运最核心的赛事成绩、赛事转播、信息发布、运动员抵离、医疗、食宿、交通等信息均以系统迁移至阿里云上 。
首先,在观众最直观的赛事转播方面,首次实现把电视信号通过“云”的方式传输 。传统的转播模式要求电视台提前运输卫星转播车、现场搭建网络专线等准备 。云上转播让全球电视台在云端就能接收到直播信号,并提供播放器、短视频处理平台等功能,方便媒体进行远程直播、精彩回放、制作特效视频和内容集锦 。
投稿|上了云的冬奥会,看起来像黑客帝国?
文章图片

5G+4K/8K超高清云转播设备
这带来了两个明显的变化:首先是播放速度的提升,实时转播由专属的“奥运转播云”向全球转播,能够做到在全球各地以及各网络平台,进行超过6000个小时几乎0延迟、0卡顿的转播内容 。其次是画质,云上转播突破了传统的2k画质,全程以4k超高清格式转播,部分重要赛事还将以8k格式转播,做到让观众“身临其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