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安踏“躺赢”冬奥?

投稿|安踏“躺赢”冬奥?
文章图片

文 | 资本星球,作者 | 欧锦
冬奥会,除了是运动员们冲金夺银的舞台之外,也是全球运动服装品牌的角斗场 。 
冬奥会开幕式上,安踏、阿迪达斯(Adidas)、露露柠檬(Lululemon)、乐斯菲斯(The North Face)、优衣库、阿玛尼等知名服装品牌随各国运动员一起亮相,这些品牌背后有着众多上市企业的身影 。其中,中国代表团所穿安踏羽绒服一度登上“热搜” 。
新晋顶流谷爱凌在获得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项目金牌后,穿着安踏羽绒服登上领奖台,微博话题#谷爱凌这羽绒服显瘦#引发网友广泛讨论 。安踏也趁热打铁,在谷爱凌夺冠后第一时间生成海报,并进行微信朋友圈广告投放,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 。
作为国货服饰代表企业企业之一,安踏在本届冬奥会前半段赚足眼球,在资本市场上,安踏体育的收益率堪比贵州茅台,按复权股价计算,十年收益超过百倍 。
当然,就像一枚硬币拥有两个面一样,在聚光灯照不到的地方,安踏也有自己的焦虑 。靠大肆并购换来的高增长背后,安踏资金链一直承压;相比阿迪、耐克等顶级运动鞋服巨头,安踏的国际化影响力也有所欠缺;最为致命的是,安踏整体研发实力一直被人诟病,甚至还因为“抄袭”吃过官司 。
显然,在运动品牌捉对厮杀中的安踏,很难高枕无忧 。
紧抱赛事大腿去年12月18日,安踏集团举办了庆祝成立30周年的大型庆典,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在现场分享了过去30年里的五个重大战略决策,分别是做品牌、转型上市、牵手奥运、收购FILA、收购亚玛芬 。
的确,正是在几个关键时间点做了如上的决策,才有了今天的“国货之光”安踏 。
1991年,安踏刚成立的时候,大部分晋江制鞋企业主要为“洋品牌”代工,少有自己的品牌 。而创始人丁世忠坚决以生产自己品牌的产品为主,为人代工为辅 。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晋江以代工为主的制鞋企业倒了一大半,而安踏则靠着自主品牌活了下来 。
两年后,从金融危机中缓过来的安踏拿出全年利润的20%,签下国手孔令辉为形象代言人,并同时豪掷300万在央视黄金时段投放广告,率先开创了“体育明星+央视”的营销模式 。
品牌的提升拉动销售的强劲增长,得益于此,安踏营业额迅速从2千多万突破了2个亿 。
此后,安踏一直延续着这一模式,通过深度绑定体育明星和大型赛事,不断刷新“存在感”,如2004年安踏成为CBA运动装备唯一指定合作伙伴,2007年又答下NBA球星斯科拉和网球明星郑洁等 。
2009年,安踏投入巨资拿下中国奥委会TOP级别官方合作伙伴,签约至2017年,经历两届夏奥会、两届冬奥会 。从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始,安踏开始为中国代表团设计领奖服“冠军龙服” 。
2017年,安踏与中国奥委会成功续约,体育服装品类赞助商的身份将延续至2024年 。同时,安踏拿下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赞助权益,成为北京冬奥会官方合作伙伴中唯一的运动服饰品牌 。
于是就有了今年北京冬奥会上,各项目赛场上中国运动员身穿安踏服装的飒爽英姿以及领奖台上的“冠军龙服” 。
投稿|安踏“躺赢”冬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