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我在互联网大厂生娃,孩子变成「留守儿童」( 三 )


可是颁奖礼那天,合影中的她是被同事P上去的,因为女儿突然发烧就医,张希缺席了这个重大时刻 。
她的家距离公司30公里,上班路程需要一个半小时甚至更久 。二宝出生前半个月,她依旧遵守考勤去公司上班 。同事跟她开玩笑,“高龄妈妈,你可不要生在办公室了” 。直到她入院等待安排病房时,还在医院的椅子上过了几个审批单,给团队的一个策划案提了意见 。
月子第十天,一个紧急需求,她又挣扎起身坐到了电脑前,打开了文档 。当时孩子的哭闹声隔一段时间就响起,像闹钟一样,催促她起身喂奶 。她只好在脑子里理清思路,等丈夫晚上九点下班后,把孩子交给丈夫,独自一个人躲到了客厅里工作 。
卧室里隐隐传来孩子哭声,她心一酸,又迅速抛开情绪 。Deadline的追赶让她顾不上感伤,只能“索性让孩子哭” 。
平时工作群里到后半夜,仍不断有同事讨论工作,张希对自己的要求是,即便休产假,也尽量保证随时在线的状态 。白天的时候,她抱着孩子坐在电脑面前,左手搂着孩子喂奶,右手滑鼠标,看方案 。需要回建议时,再拿起手机,有时左臂会被孩子压麻 。
当年她的名字出现在了年终奖的名单里 。按规定,员工如果休假超三个月,就不能参加年度考评,也就没有奖金 。但领导告诉她,“虽然你没有出现在公司,可我能看到你的工作” 。
对于大厂妈妈来说,有一个默认的共识 。一个妈妈要想在工作中取得成就,就必须是自律的、进取的,她们甚至要表现得比其他人更加努力,为的只是成为“更好的女性” 。她们自我驱动,榨干自己的24小时,不断挑战自我极限 。可事实上,得到和被牺牲的,数据、KPI都无法概括 。
一个为工作而尽情燃烧的女性,和孩子的妈妈比起来,到底哪种身份更能让自己认可?正如张希所说,“两个身份同等重要,没有谁的优先级更高” 。但是,在不同身份之间巧妙盘旋,即便计算再精密,也难免失衡 。
孕期李静有一次加班到凌晨四点,同事交出的方案总是达不到要求,焦虑疲惫之下肚子发僵,同事让她去会议室躺一会儿,冰凉的椅子上,她能感到明显的胎动,那个夜晚漫长而又无力 。
产检时,李静发现了妊娠糖尿病和卵圆孔发育异常,有可能导致胎儿的心脏功能障碍 。医生分析,可能跟她的工作压力太大有关 。对孩子的内疚在她心里发酵,“要不要换个工作”,这个想法第一次冒了出来 。
那时大宝刚上幼儿园,因为教育问题她总跟公婆产生矛盾 。二胎出生前,她陷入了产前抑郁,她只能试图参加心理学的课程解决问题 。
可是,大厂最不需要的就是眼泪 。要做的,就是磨平棱角,去掉质疑,将自己变成最符合标准的螺丝钉 。
03 互联网“留守儿童”:错过的时间真能用物质填满吗?入职大厂一年后,王蓓发现除了周末,工作日很少见到孩子醒时的样子 。
每晚最早九点下班,忙起来得凌晨一两点才到家 。到家后,家人都已入睡,她轻手轻脚进入女儿房间,亲亲她在睡梦中的小脸,再回到卧室继续加班 。
她原本在传统行业工作,为了追求更高的工作成就,35岁那一年,王蓓心一横,跳到了互联网行业 。自从进入大厂,她就开始了杭州、北京两地奔波的生活 。
起初在市场部,王蓓每月至少有1-2周是在外地,出差时,完全顾不上家里 。她负责商务谈判,平时需要频繁进行电话会议,由于说话太多,感觉每天脑子缺氧,下班后一句话都不想说 。
每逢“双11”、618,下班回家还要第二次进入工作状态,凌晨12点是广告上线时刻,她得一直盯到半夜四点,第二天还得11点前到公司 。每天三杯咖啡,顾不上吃午餐是常态 。商务谈判时,不管面对怎样的对手,她都要保持情绪平稳,可回到家里,遇到跟老人教育观念的冲突,憋着的情绪就会爆发出来,但事后她又会后悔,只能警告自己,既然把孩子交给了老人,就不能随意发脾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