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二 )
文章图片
中航空成飞研发的高速口罩机 图片来源:央视军事
中国本土伺服品牌:成为这场短暂泡沫里的大赢家,所收获的不只是一轮快钱,而是实打实的市场认可度 。
五花八门的制造业设备中,口罩机只能算低技术附加,但经过其检验,长期稳定运行的国产伺服电机,让转产口罩机的中国高端设备厂商迅速意识到替代价值——在生产常态化后,选择国产伺服也成为新常态 。
本土品牌在中国伺服市场的占有率,也在2020年升至24%,正式进军第二梯队 。头部厂商汇川技术,品牌占比达到10%,首次和安川、松下、三菱等日系伺服品牌并驾齐驱 。
新冠疫情这一黑天鹅事件,用一次加速变局,将一幅清晰图景展现在人们眼前:
现代化制造业之下,产业链的广义层面愈发清晰:行业赛道越分越细,相互接力更加紧密 。
频繁出现的价值互换,让各种“微量元素”不再因为体量而被轻慢,“边缘产业”成为伪命题——从基础产业到下游市场,任何一个环节“熵增”或“熵减”,都会以极快速度,催生波及甚广的蝴蝶效应 。
机会,有如蝶蛹,只有最坚硬、最灵敏的触角,才能冲过阻碍,破茧成蝶 。
接下来你将看到:
- 1 中国本土伺服的突围困境
- 2 “华为系”工控圈的成型
- 3 本土伺服渗透市场的三次“投机”
- 4 中国新兴设备打开本土伺服“上位”大门
中国伺服电机市场怪格局的成因伺服市场,既小又大 。
伺服电机技术与减速机有何不同
小在体量:直到2021年,中国伺服电机市场规模也只有180亿元,勉强能和当年一季度,电子商务独角兽“兴盛优选”的D轮融资金额对等 。
大在玩家:既有百年豪门,如安川、松下、西门子;又有近年新锐,如汇川、禾川、台达 。份额饼图上够资格报数的厂牌就有十多家,本土品牌总数不下300 。外资国资,成分驳杂,各有战略,厮杀激烈 。
小市场、大玩家,怪格局的成因在于,中国工业自动化正在快速发展,而伺服电机作为机械自动控制的基础元件,未来几乎所有设备都将成为下游市场 。
中国设备制造业即将走进“伺服时代”——谁掌握了中国伺服市场,谁就拿捏住中国自主设备的命门 。
然而,中国本土伺服品牌的突围之路,却深陷泥沼 。这一次,我们的突围与垄断无关,难度却远胜垄断 。
文章图片
伺服电机是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伺服电机虽然与减速器同列于机器人三大核心部件,但从技术和市场的角度看,减速器更重“突变”,伺服电机则依靠“演变” 。
技术端:伺服电机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是伴随着集成电路、电力电子技术和交流可变速驱动技术的发展,逐渐演化、集结而成,各国先发的电气厂商相继推出类似产品 。
当前的伺服电机仍然没有脱出这一藩篱,只是将更先进的永磁体电机、驱动器、控制器集成为全数字控制的“电机系统” 。
换句话说,伺服电机是一个国家工控、数控、电机等技术发展之下的必然产物,后发模仿的优势固然存在,但毕竟缺少逐步完善和更新的过程,标准化、一致性的产品“地基”还需时间才能打牢 。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
- 投稿|浑水创始人遭FBI搜查,屠龙者终成恶龙?
- 投稿|英特尔的“付费解锁硬件性能”构想恐怕是个潘多拉魔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