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故事,或者非事实

四五岁的小孩,一个罗生门的故事。是介于想象和事实之间,还是介于诱导和编造之间?如何定性呢?如何能理解呢?我不知道。这是个很有趣的议题,但很糟心。

这是一段放学路上的对话——
:奶酪怎么不开森呢?
:不知道,我不开心。
: 发生什么事了吗?跟我说说呀~
: 我不想说,我就是不开心。
: 不开心说出来就好了啊!是不是跟同学闹矛盾了?
: 是的。
【半个故事,或者非事实】: 和谁呀,咋了?
: 和A。他打我,他什么没说上来就打我,我们吵架了。
: 哦,你打回来了吗?
: 没有。
:哦,如果下次有跟你差不多大的小孩什么不说就动手打你,他怎么打的你,你怎么打回来。你告诉老师了吗?
: 告诉老师了。
:哦,你们和好了吗?
:和好了。
:那就好。事情怎么发生的?经过说清楚,事情怎么发生的,就怎么说。
: 他没有书看,就过来打了我。
:他为什么没有书看?
: 因为其他小朋友都把书拿走去看了,他没有拿到。
: 你拿到了吗?
:也没有。
:那他为什么要打你?你说什么了吗?
:没有。他以为我把书拿走了,就打我了。
: 你跟他解释了吗?
:解释了。我说我没有拿书。然后我就问另一个小朋友要了一本书给他了。
: 你没有错,又被打,为什么还要问其他小朋友要来书给这个打你的小孩?
: 他这样就有书看了。
:这样对你不公平。
: 哦,我没有给他。
: 那你到底怎么做了?
: 我打回来了,他自己没有书看,不是我拿走的。
: 你告诉老师了吗?
:没有。我直接打回来了。
: 你把整个事情说清楚。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我们去小三班的时候。
:上午还是下午?
:上午,吃饭之前。
:你们去小三班看书吗?
:对呀。可是我们吃饭之前的时候,在班级里面上班,我当爸爸,他当妈妈,一起玩的。
:你们是在玩的时候闹矛盾的?
:是的。
:怎么发生的?
:我们一起玩角色扮演,是我先打他了,然后他打回来了。
:你为什么打他?
:我本来想跟他give me five ,但忘记跟他说了,他以为我打他,他就一下子打回来了。
:哦,那你说对不起了吗?
:说了,他原谅我了。
:好。你们谁先打的谁?
:我先打的他,我不小心的。
:为什么刚才你说,是因为他没有书看所以直接过来打了你?
:没有! 他没有为了书打我。
:这件事你老师知道吗?
:知道,我告诉老师了。
:好。下午你和他一起完了吗?
:玩了。
:玩的什么?
:还是我当爸爸,他当妈妈。然后我们吵架了。我要跟他击掌,他就打回来了。
:下午,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一模一样的一次?
:是的。
:好,两次都是你因为忘记告诉他要击掌,所以他以为你打他,就打回来了?
:是啊。
:一模一样的两次?
:对啊!
:现在告诉我,以上所有这些话里面,那些是真实的,哪些是你在编故事?
:我没有编故事。
: 为了书的事他打你,是真的吗?
:不是。。。
: 过家家的事是真的吗?
: 是真的,真的!
:好。我现在就问一下你老师,你告诉我我,你老师知道的。
:不要!(哭起来了。。。)不要问我老师!
:为什么?
:我没有跟A吵架,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那为什么你要说这么多故事?
:我也不知道。。。
:你在编这些故事的时候,你想让我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我不知道。。。我在跟你开玩笑!
:不要找这种理由。你显然知道我不是在跟你开玩笑。为什么要编故事?
:我想不出来,我真的不知道π_π。。。
: 不管你因为什么原因,你想要我做什么,你可以直接说。不管你因为什么原因,你对你说出来的话要负责,特别当你的话里牵扯到另外一个人的时候。你这些故事,让A同学受到了不公平的评价,也让你以后说话很难在让人相信。这就是后果。
: 我不想这样,我不要你们不相信我,我明天就去找他道歉!
:不需要。因为你只是跟我这样说,并没有对别人这样说,到现在你的同学没有因为你的话收到影响,所以你不需要跟他说这件事。但如果你的话造成了别人对他的误解,你就要承担很严重的后果,并且,你即使说真话也很难再被人相信了。
:我不要这样!我再也不要了 你相信我好吗!
: 我相信你。但是再一再二不再三。第三次这样,你就不能挽回了。说事情要按照实际发生的情况来讲,否则,你就要事先告诉别人,你在讲故事。
:我知道了!
:那你今天为什么不开心?
: 我装的,我没有不开心。。。
: 这很没意思,很没意思。你浪费了我很多时间,也浪费了很多我和你玩的时间,就为了你装出来的编出来的无聊的故事。只希望你以后不会这样了。
:我再也不会了!
:~
——事实结果:询问过老师,今天没有发生任何事。这半个故事是一个纯粹的非事实。
——你怎么看? 你相信幼儿园小孩口中的“事实”吗?不需要刻意的诱导,甚至不需要避免暗示性的话语,就可以无中生有一出戏。这不是简单的说谎 尽管有说谎的种种表征。这也不是分不清现实和故事,因为奶酪清楚的知道这不是事实。这是一个很模糊的地带,介于说谎和将故事现实化之间。我能做的,除了告诉她后果及其严重性,仅仅是,对所有并未亲见的口述存疑,而且努力训练她恰当而真实的描述事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