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阿里电商搞「自营」,与京东“殊途同归”?( 二 )


海豚社数据显示,2018年,阿里在电商销售总额度里占比66%,领先优势明显,而京东和拼多多位列其后,但到了2020年,阿里的市场份额下滑到了56%,除了京东的市场份额保持不变外,拼多多和抖音、快手的市场份额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张 。
如今,抖音和快手已经成为了阿里之外,直播电商市场的新巨头 。从市场成交额上看,阿里巴巴2021财年三季度财报信息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2020年淘宝直播带来的GMV超过人民币4000亿元,而从快手公开信息和海豚社数据来看,2020年,快手GMV达3812亿元,抖音GMV超5000亿元 。
阿里巴巴|阿里电商搞「自营」,与京东“殊途同归”?
文章图片

抖音超5000亿元的GMV中,1000多亿通过抖音小店完成,其它则是由直播间跳转至三方平台,于淘宝、京东等平台完成交易 。这看似是在为阿里电商作嫁衣裳,但随着抖音小店的日益发展,抖音对站外的截流效果将进一步提升,站内GMV占比也只会持续上涨 。
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分流的不止是阿里电商的用户,还有阿里电商的商家 。淘宝平台的中小商家除了流向拼多多外,也在流向京东等平台,2021年第三季度业绩电话会上,京东总裁徐雷指出,第三季度京东主站上第三方商家的入驻数量达到上半年综合的三倍 。
中小商家出走淘宝,其实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说到底,原因不外乎在淘宝上获取流量的成本正在提升 。以前,各大商家们或许只能固守淘宝,但如今,多元化的竞争格局,为商家们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
过去多年里,阿里一直是电商领域的“一超”平台,它也一直如马云所坚持的一般,固守着平台模式 。但如今,面对市场的合围之势,固守等同于退步,阿里需要主动出击,在电商时代获取更多主动权 。
02、寻找增量刘强东和马云,曾围绕电商的经营模式展开争论 。当时,马云认为自营模式是不可行的,因为自营意味着更大的人力投入,同时管理几十万员工对平台来说是极大的考验,而刘强东则认为,零售行业最终一定是走向自营,如此才能带来效率的提升 。
刘强东和马云的看法,都是有自身合理性的 。
阿里电商过去走的一直是B2B模式,其营收主要依赖于作为第三方服务平台赚取的广告、佣金、技术服务费等,这是一种轻资产运营模式,平台只需要聚集流量,将流量转化为商家的订单,便能实现流量变现 。在平台模式下,阿里不需要直接接触消费者、判断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负责进货与销售、考虑库存等等,这些都减轻了平台的管理成本,使平台获得了更高的毛利率 。
在流量和商家都被分流的大环境下,阿里B2B模式的竞争壁垒正在被削弱 。因此,从单纯的流量生意转向流量生意与自营模式下的零售生意结合,对当下的阿里来说是更好的选择 。
未来,阿里电商将推出的猫享自营旗舰店,和商家天猫官方旗舰店销售的商品将有重合,但二者的货源和运营模式完全不同:天猫官方旗舰店的货品所属权仍属于品牌,品牌直接发货给消费者,而猫享自营旗舰店的货品所属权属于平台,商家成为了供应商,只负责供货,平台从商家手中进货后,自己负责售卖与发货 。
也就是说,自营模式下电商平台的变现手段变成了赚取差价,差价的获取上限则取决于商品的销售数和销售商品的平均单价 。换言之,只要平台的客户规模足够大、客户需求量足够高,自营模式就有稳定发展的土壤,从当下京东一半左右的收入源于自营业务,也能看出其价值所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