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蹭“新经济”失败,亚洲渔港IPO被否( 二 )


然而与獐子岛、国联水产等公司不同,亚洲渔港不涉及养殖环节,原料全部来自外部采购;与安井食品不同,亚洲渔港的加工环节主要通过外部代工完成;与蜀海在全国范围自建物流中心、车队也不同,亚洲渔港的冷链物流体系主要通过整合第三方资源实现 。
因此,产品研发和销售,是亚洲渔港最为核心的业务环节,但这同样意味着其对于产业链的诸多环节把控力度可能不足,很难真正有效建立生鲜餐饮食材的供应体系 。而生鲜餐饮食材的供应体系是否成立,恰恰是亚洲渔港是否真正符合创业板上市要求的解题关键 。
食品公司和食品供应链公司,三字之差,天差万别 。
在注册制下,创业板的行业定位已明确为“三创四新”,即企业符合“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或者是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 。其中,餐饮业被清楚的列到了创业板的负面清单中,如果亚洲渔港就是一家单纯的食品餐饮公司,显然不符合创业板的需求 。
但如果是食品供应链公司,则符合创业板扶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的定位 。
食品供应链作为B端企业,离普通人的生活较远,却是如今市场上炙手可热的赛道,海底捞孵化出的蜀海、美团孵化的快驴,以及创业公司美菜网等,都是食品供应链赛道的玩家 。
做食品供应链不是只有提供食品和物流服务就可以了,除了原料采购外,食品供应链的更大价值在于通过信息化的服务提升餐饮业的运转效率,例如全球餐饮供应链标杆公司Sysco便可以为客户提供定制化咨询、烹饪和菜谱解决方案以及技术系统解决方案,帮助客户优化运营、节约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日本食材行业最大的B2B Saas平台Infomart主要提供订单业务、食品标准资料库业务、增值业务、ES业务,以简化产业运营流程,降低客户成本 。
与之相比,亚洲渔港交出的答卷实在差强人意 。
首先从SaaS系统建设的情况来看,亚洲渔港的信息化水平显得有些初级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信息,其自主开发并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供应链在线管理平台(A 网)、 物流管理平台(L 网)、生产制造管理平台(Z 网),其中Z网系合并原有在线质量管理平台,于2020年11月正式上线 。
投稿|蹭“新经济”失败,亚洲渔港IPO被否
文章图片

例如,虽然有了供应链在线管理平台,但招股书中披露,客户可登录移动终端系统并向公司下订单,也可以通过电话、微信或者邮件联系销售支持人员并向公司下单,销售支持人员接到电话、微信或邮件订单后,将订单加入公司后台销售管理系统 。供应链在线管理平台在链条中的作用,依然离不开销售人员的手动支持 。
结合研发投入来看,以上情景并不难理解 。招股书显示,在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的IPO报告期内,亚洲渔港研发费用分别为1070.91 万元、996.66 万元、756.09万元和398.22 万元,仅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17%、0.83%、0.84%和0.71%,研发投入十分欠缺 。
投稿|蹭“新经济”失败,亚洲渔港IPO被否
文章图片

另外从产品类别来看,亚洲渔港提供的食材由海鲜制品和牛羊肉制品为主,与市场上其他玩家覆盖米、面、粮油、餐具、纸巾、一次性用品、打印机、酒水饮料、调料等多品类相比,品类较为单一,很难满足客户的主要需求 。同时主要与第三方物流合作提供物流服务的方式,也很难发挥供应链的真正效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