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拈花湾文旅的“自我复制”,行得通吗?

投稿|拈花湾文旅的“自我复制”,行得通吗?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空间秘探 , 作者 | 郑豫舟
【投稿|拈花湾文旅的“自我复制”,行得通吗?】近日 , 拈花湾文旅的新项目“葭沚老街”正式开街 。从第一个项目诞生 , 到如今又一处落地 , 以及其签约数量的进度来开 , 拈花湾正推动文旅目的地项目从重到轻的行业实践 , 而“轻”的特质往往伴随一些连锁特性 , 比如“可自我复制” 。纵然本土文旅目的地项目及品牌一直以“独特”为核心优势 , 而拈花湾却对“可复制”持开放态度 , 成为本土目的地品牌中为数不多“可复制倡导者” ,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 , 它所探索的可复制范式 , 是文旅新样本 , 还是商业梦想的泡沫?本土文旅的可复制之路价值何在 , 危险何在?
拈花湾的“扩张”之路近几年的本土文旅目的地项目中 , 不乏异军突起的新势力 。阿那亚是贩售生活美学的综合性文化地标、良渚文化村是“理想主义试验田”、拈花湾·禅意小镇则是对“生活禅”的全新诠释 。
2015年 , 拈花湾·禅意小镇在无锡灵山景区同质化竞争、游客量下滑、亟需产品升级的大背景下 , 剑走偏锋 , 应运而生 。项目围绕灵山的“禅文化” , 借用佛经中“佛祖拈花 , 伽叶微笑”的典故 , 命名为“拈花湾” 。此外 , 参照唐风宋韵 , 又融入江南小镇特有水系的独特建筑风格 , 以及沉浸式的夜间光影演艺项目 , 使得拈花湾·禅意小镇一炮而红 。
有数据统计 , 2016年拈花湾的客流量为148.7万人次 , 当年门票收入为7675万元 , 而住宿餐饮等二次消费收入达到了1.31亿元 。在二次消费收入构成中 , 酒店住宿收入占比98% 。
伴随着拈花湾的发展 , 拈花湾文旅加紧实现在华北、华东、西北、华中、西南、华南等区域的全国布局 , 旗下拥有了拈花湾·禅意小镇、拈花湾·金陵小城、灵山胜境、尼山圣境、兴汉胜境、芝罘仙境等多个项目 。
可见 , 相比起诸多文旅项目对于自我复制与扩张的纠结 , 拈花湾显然对此表现出了颇为开放的态度 。
2018年 , 无锡灵山小镇拈花湾主创设计师毛厚德在一次线上社群分享中坦言 , 拈花湾并不存在不可复制性 , 只要在观念、资金、资源相对具备的情况下 , 开发模式是完全可以复制的 。但主题千万不要复制 , 还是要确保唯一性和排他性的原则 。
两年后 , 拈花湾探索出了一条“以轻补重”的运营新路 , 在一系列轻资产项目 , 如崆峒胜境、烟台芝罘仙境项目中的朝阳街、所城里等项目的打造过程中 , 实现了自我复制的尝试 。
自我复制之路并不易走数据显示 , 2021年拈花湾景区购票入园人数145万 , 实现收入3.67亿元 , 分别恢复到2019年的61%和74% , 比全国的数据要好一些 。同时 , 2022年 , 拈花湾文旅还新签约了南京、伊犁、台州、淄博等项目 , 在江苏、浙江、广东、四川等地还有高质量储备项目10余个 , 操盘项目总投资额达到1000亿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