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养成系”运动员的一生:登顶、退役与商业化路径( 三 )


通常来说 , 欧美学生运动员早期的训练费用除了由其家庭负担之外 , 还有来自企业、学校、俱乐部、政府和社会体育组织等多种资助形式 。但在现实中 , 也并不乏因为昂贵的训练费用而“倾家荡产”的运动员们 。
据业内人士测算 , 谷爱凌母亲前期培养女儿的成本或超过千万 , 而相比之下 , 更多中国家长付出的时间则是更高的硬成本 。
“这本质上是不同家长之间存在的一种认知差异 。”江枫表示 , “相比硬成本 , 家长们对于体育教育的认知是高决定因素 , 他们会认为体育这件事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 因此也更愿意花费财力和精力进行培养 。”
不过随着更多家长体育教育意识的增强 , 在传统“体校”培养体系之外 , 更多社会性资源也开始持续涌入 。
“现在很多家长都会为孩子选择第三方体育培训组织或者教练团队 。”江枫说道 , 很多情况下 , 训练成本是共担的 。“例如学校出训练费、家长出装备费、后勤保障等 。当青少年运动员水平越来越高后 , 以高水平运动员进入大学或横向输送到省队或国家队 , 进而形成一种多方共建的模式 。”
而能否实现这种社会共建 , 则取决于运动项目所需要消耗的资源 。
国家培养的优势不仅在于给运动员节约成本 , 它还能为运动员提供国家级的训练资源和康复手段 。
投稿|“养成系”运动员的一生:登顶、退役与商业化路径
文章图片

图 / 央视新闻官方
例如滑雪场地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 , 因此可以通过社会化资源来进行培养 , 但这种培养仍然是阶段性的 。
“若以冰上训练或是田径项目为例 , 租赁这些场地 , 单靠个人资源来实现仍然有很多限制 。”据刘阳透露 , “更何况到了训练后期 , 当运动员进入职业化阶段后 , 继续进行社会化培养也是不太现实的 。”
3、中国体育经纪的难题由于中外运动员培训体系的不同 , 就衍生出商业化路径和开发能力上的差异 。
一般而言 , 国内体育明星商业开发中的权力主体主要包括国家体育总局、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以及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 。在具体操作层面 , 国家级运动员的商业开发及管理仍归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统筹 。
“10年前 , 运动员们是不能随便接广告的 。”北京夏奥志愿者和冬奥装备经理、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特聘专家李理表示 , “在很多人的概念中 , 运动员是国家培养的 , 因此商业价值的归属问题毋庸置疑 。”
当然 , 在《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产业政策发布后 , 在国内运动员商业化探索方面已然被撕开了一道口子 。
“很多运动员都开始选择和社会性经营的体育经纪公司签约 。”刘阳表示 , 虽然运动员具体的商业合作还要和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报备 , 但总体上沟通起来已经十分顺畅 。
唯一的潜在矛盾可能在于 , 有些项目团队正在洽谈某个品类的商业合作 , 如果运动员个人也身负同类型合约 , 就需要在两者之间取得某种平衡 。“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现在更多承担着管理和保护运动员的作用 。”他补充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