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五粮液换帅:留给“老二”的时间可能已经不多了

消费|五粮液换帅:留给“老二”的时间可能已经不多了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阿尔法工场
2月18日,五粮液(000858.SZ)发布了更换集团负责人的公告 。任命曾从钦为五粮液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曙光则不再担任五粮液相关领导职务 。
字少事大 。五粮液发布换人公告实则并不突然 。早在年前就传出五粮液换将的消息,至今才被坐实 。
同时换帅也早有端倪 。1月15日,李曙光被任命为四川省第十三届人大经委会副主任 。需要注意的是,2022年1月,李曙光刚好年满60岁 。虽然符合法定退休年龄,但“到点即退休”不免引发市场诸多猜想 。
作为五粮液曾经的“二把手”,曾从钦自2019年9月进入五粮液,任五粮液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股份公司党委副书记,一直与李曙光做搭档 。
虽然新董事长并非空降,但同时更换董事长和总经理使得公司经营战略层面调整的可能性大增 。
在告别李曙光时代后,曾从钦又将带领五粮液走何方?
01、时代李曙光,始终活在茅台阴影下相较于五年前李曙光的空降,本次辞任显得十分低调 。李曙光时代的五粮液,虽有成绩,但更多的还是遗憾 。
从王国春到李曙光,五粮液经历过辉煌,但体会更深的,是被贵州茅台(600519.SH)超越后,一直位居行业“老二”的压抑感 。
“老大不好当,老二也不好当,当过老大的老二更不好当 。”李曙光在2018年五粮液1218大会上说道 。发言直击五粮液当前问题核心 。
在五粮液,王国春的形象无可替代,可以说是五粮液第一代创业人,正是在他的带领下走向辉煌 。但同样是因为他,改革没能及时跟进被茅台赶超,丢失老大宝座 。因此王国春个人争议也非常大 。
1985年,王国春就任宜宾五粮液酒厂厂长,王国春时代正式开始 。那个年代正处于行业发展伊始,各家混战,你方唱罢我登场 。
一句话概括上世纪90年代的白酒行业,产能和渠道为王 。
在这个过程中,泸州老窖、山西汾酒、五粮液先后接力行业龙头宝座 。其中名噪一时的,是汾酒“汾老大” 。
1986年,汾酒成为全国第一家产量破万吨的酒企 。从1988年开始,其销售收入更是连续六年位居全国食品饮料企业之首 。
时任掌门王国春也敏锐嗅到了这一趋势,扩产、涨价、渠道改革成为关键词 。
在整个九十年代,五粮液总共实现了3次扩产,在把产能扩充到9万吨水平的同时,定价也提价到百元以上,双双超越山西汾酒 。
而真正奠定五粮液王者宝座的,是大商制和OEM贴牌和买断经营模式,帮助五粮液短期内完成全国化扩张 。但这也为日后被茅台反超埋下隐患 。
2000年左右五粮液的辉煌达到顶峰 。截至茅台2001年A股上市,当年营收16.18亿,净利3.28亿,市值仅92.5亿元 。而同年五粮液营收47.42亿,净利润8.11亿 。市值却已经到了193.64亿,相当于贵州茅台的2倍 。
虽然“大商制+OEM”帮五粮液“夺魁”立下大功,但大量贴牌酒稀释了五粮液品牌价值,同时大商制下公司对于渠道掌控力相对较弱 。
产品市场定价权主要掌握在大商手中,不仅包括众多OEM产品价格,甚至还包括五粮液主力产品 。
跨区域窜货、低价倾销、价格倒挂现象频出,但五粮液并没有及时意识到问题所在,仍沿用以往营销策略,错失了最佳改革时机 。
最为直接的体现是2003年的五粮液提价 。2003年,五粮液进行产品升级换代,推出第七代经典五粮液,同时出厂价也提升了30%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