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植物肉在中国,有光明的未来吗?

人造肉|植物肉在中国,有光明的未来吗?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unsplash

文丨刺猬公社,作者丨萤影,编辑丨石灿
在“吃素”这件事上,人们做的远比说的更多 。
就算你并非严格的素食者,你也可能在咖啡店点拿铁时,曾用几秒钟进行过“牛奶vs燕麦奶”的选择 。
在燕麦植物奶之后,再度刷新消费者想象力的,是植物肉 。外观上,一块生的植物肉饼与传统动物肉饼没什么区别,红色“肉糜”中掺杂着白色“脂肪”颗粒,表面布满机器压制形成的带状条纹 。如果不是包装上写着“植物”二字,直到吃完,你可能也意识不到自己吃了块仿真肉 。
生产者不仅想仿得真,还想仿得多 。水里游的,地上跑的,都有对应的植物肉 。近日,食品科技初创公司BLACK SHEEP FOODS已经不满足于传统植物肉,计划开发更多小众野味植物肉,例如植物野猪肉、植物羊羔肉 。
那么,被称作“未来肉”的植物肉,究竟是科技时代人类的自我感动,还是一款合格的美味佳肴?而且,归根结底,人为什么想吃素、要吃素?
吃素,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伊纯在母亲的影响下开始吃素 。她记得,妈妈最开始并非素食者,直到第一只流浪猫走进家门 。
与流浪动物的相遇,让他们看到动物最脆弱的一面:小猫有气无力地趴在马路牙子上,眼睛感染,血和脓一起流出来;小狗的尾巴和两条腿都断了,在垃圾堆里爬行 。他们送它们去医院治疗,治好后没人领养,于是带它们回家 。
对宠物的共情逐渐延展到其他动物身上 。餐桌上的肉开始变少,豆腐、土豆、扁豆、菜花、黄瓜成为主角 。现在,伊纯家有三猫一狗,她和母亲也成了素食者 。对伊纯而言,食素是自然发生的,没有经历痛苦的戒荤过程,她不记得最后一次吃肉是在什么时候 。
陈颖则是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开始转变生活方式 。她初中就来到美国上学,经常在餐厅里看到vegan friendly(不含蛋奶,纯素菜肴)、vegetarian friendly(含蛋奶,素食菜肴)标识 。上本科以后,学校强调可持续发展,素食文化氛围比较浓厚 。她的很多同学是素食者,身体状态与其他人并无二致 。于是,陈颖也想试试这种不吃肉的生活方式 。
人造肉|植物肉在中国,有光明的未来吗?
文章图片

菜单上,素食者可食用的餐品用“vegan”小草图标进行标示 | 图源网络
从杂食者变成素食者,她用了一年 。陈颖认为她的转变与大环境有关,在餐厅就餐时,她可以直接选择素食菜单,不需要反复向服务生确认菜品是否含有肉的成分,在外卖软件上也能看到相应标识 。这种便利性,加速了她成为素食者的过程 。
刺猬公社还访问了其他素食者,“我65岁,吃素10年,55岁之前脑梗两次,我为了健康开始吃素”“我44岁,吃素8年,2013年,我妻子怀孕时梦到她怀里的小猪仔变成一个婴儿,从那时起我们不再吃肉”“我37岁,吃素4年,做影视工作时,我看过不少相关纪录片,后来又发现喜欢的导演是素食者,而且男朋友也吃素,在我完全认可素食理念后,只用两星期就成了素食者” 。
问及“为什么吃素”,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环境友好、动物保护、身体健康、宗教信仰、家庭习惯、梦境所托,甚至是生来就不喜欢吃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