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芯片往事:中国造芯者群像

芯片|芯片往事:中国造芯者群像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A轮财经,作者丨亨哼
许多年后,胡伟武想到导师夏培肃院士时,依然满是感慨 。
“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是搞好中国的计算机事业,我们这代人没搞好,你要搞得比我好 。”这是夏培肃院士反复和弟子们说得一句话 。2014年,主持研制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夏培肃院士,在北京溘然长逝 。
7年后的2021年12月,夏院士的得意门生、“龙芯之父”、龙芯中科董事长胡伟武,带着中国独立自主的通用CPU处理器“龙芯”,在科创板首发上会,上市在即 。
龙芯上市是三个月前的新闻,但中国芯片的故事,却得从四十年前讲起 。
 
01、为祖国造芯中国芯片产业起步,并不算晚,相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世界领先 。
新中国成立后,一众世界级的半导体领域大师,回到新中国,奠定了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基础 。
两弹一星的波澜壮阔,至今仍振奋人心,钱学森、邓稼先归国的故事耳熟能详,这些人才,铸造了护卫国家和平的国之重器,耸入云天的东风导弹,静静守护祖国安宁 。其实鲜有人知的是,当时历经万难归国的科学家中,还有众多半导体专家,他们沉醉于方寸硅片之上,满怀报国理想,带领着中国半导体产业在五六十年代打出一片蓝天 。
谢希德17岁那年,因骨关节结核落下终身残疾,右腿不能弯曲 。3年后,谢希德凭借超人的毅力和绝伦的天赋,入读厦门大学物理系 。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远在大洋彼岸的英国,刚刚完成了敦刻尔克大撤退 。
1947年,谢希德赴美留学,后来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理论物理博士学位 。毕业后,跟随美国固体物理学家斯莱特从事微波谐振腔中半导体性质的理论研究,这奠定了谢希德在半导体领域的科研基础 。
1952年,看着蓬勃新生的祖国,谢希德和英国留学的男友曹天钦商议回国 。他们的计划十分周密,谢希德先从美国脱身,到英国成婚,之后一起从英国回国 。在科学史专家李约瑟的帮助下,10月,两人抵达上海火车站 。谢希德来到复旦大学,担任物理学教授 。
后来的故事,就是谢希德为中国物理学和半导体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 。在当时,中国大学普遍采用苏联教材,但谢希德都是自己编写 。1956年,党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在周恩来总理的主持下,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5所大学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业培训班,“中国半导体之母”谢希德担任副主任 。1958年,黄昆与谢希德合编的《半导体物理学》付梓印刷,后来,几乎整个20世纪的中国半导体研究人员,都读过这本教材 。
芯片|芯片往事:中国造芯者群像
文章图片

在复旦大学话剧《谢希德》中,谢希德深情地说:“我就像一只大雁,在寒风萧瑟万木凋零的严冬,不得不离开家园,如今春回大地,我要振翅飞回祖国故园,去耕耘,去奋斗!”谢希德心中的火,支撑着她不断前行的路,辛苦耕耘的结果,就是开出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研究基础班底的花 。1983年,谢希德履任复旦大学校长,成为中国第一位大学女校长,这是后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