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流血上市、估值大缩水,格灵深瞳的AI困境( 二 )


值得注意的是,格灵深瞳在技术上的投入很高 。 
2019-2021年上半年格灵深瞳研发投入分别为0.96亿元、1.14亿元及1.21亿元,占当期营收的比例分别为135%、46.9%及41% 。格灵深瞳还表明,报告期内公司累计研发投入3.3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77.23% 。 
不断增加的研发收入给格灵深瞳巩固了技术护城河,但硬币的另一面是,收入规模没上去,导致格灵深瞳持续亏损 。 
格灵深瞳在招股书中指出,公司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10051.88万元,主要原因系前期研发投入大但收入规模较小,以及实施股权激励产生大额股份支付费用所致 。 
而如果无法保证一定时间内实现盈利,那么格灵深瞳即使上市,也依然危险 。这一点在格灵深瞳的招股书中也提到:“未来几年将存在持续的研发投入和股份支付费用,上市后未盈利状态可能持续存在且累计未弥补亏损可能继续扩大 。”
而在毛利率方面,2018年到2021年上半年,格灵深瞳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62.60%、53.13%、61.57%和72.37% 。对此,格灵深瞳表示公司销售的产品主要通过纯软件或软硬一体形式交付,纯软件产品毛利率始终较高,软硬一体产品的毛利率存在波动风险 。 
但从格灵深瞳现金流上看,2018-2020年格灵深瞳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1亿元、-1.1亿元、3508万元 。可以看到,格灵深瞳在2020年实现经营现金流的由负转正 。对此,格灵深瞳表示是由于公司营收规模的扩大和营运效率的提升 。  
但好景不长,到了2021年上半年,其现金流量净额为-0.44亿元,再次转为负数 。对此,格灵深瞳表示是由于公司双光温测智能识别设备销售收入减少,导致现金回收比例下降 。与此同时,格灵深瞳的第一大客户农业银行的回款周期长也是导致现金流变为负数的重要原因 。 
不能忽视的是,至今融资七轮的格灵深瞳仍面临着资金风险 。正如格灵深瞳在招股书中指出,目前公司运营所需资金主要来源于股东出资与银行贷款,融资渠道较为单一,资金实力相对不足,成为影响公司持续较快发展的重要因素 。 
横向对比来看,“AI四小龙”中仅商汤科技登陆港股,云从科技则在去年通过了科创板上市委审议,其他AI科技公司仍未见到上市曙光 。今后随着监管和审核的难度越来越大,启动上市申购无疑对格灵深瞳是一个好消息 。 
但尴尬的境地在于,失去光环的格灵深瞳无论是营收还是利润都跌出了AI行业的第一梯队 。即便成功上市,格灵深瞳想要在劲敌中突围,还需要面临更多市场考验 。 
02 从备受追捧到估值大缩水,格灵深瞳早已掉队如今的格灵深瞳,早已风光不再 。 
回看当年,格灵深瞳凭借光鲜的创始团队和AI风口的红利,一度被称为“天才AI公司” 。紧接着,格灵深瞳便成为了资本的香饽饽 。 
天眼查显示,2013年和2014年,格灵深瞳先后拿到了真格基金、红杉资本等数千万元的融资,彼时还一度被徐小平和沈南鹏认为公司未来市值将达3000亿美元,也就是1.9万亿元 。 
事实上,外界对格灵深瞳有如此高的估值并不意外,彼时的格灵深瞳的确有底气 。 
从其创始团队来看,便堪称顶级 。一边是Google Glass 的七位设计者之一赵勇,一边是曾担任多家外资上市公司高管的何搏飞 。
投稿|流血上市、估值大缩水,格灵深瞳的AI困境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