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百观|qq变胖,华为变短,全球大厂logo变形记 | 营销百观( 二 )


还有一些企业的logo,从企业创立的时候一直到现在都变化不大,每次更新主要是一些修修补补的美化,线条、颜色更加丰富一些,但是主题元素并没有太多变化 。比如小米、bilibili,做了跟NeXT类似的事,但是这类企业有一个特点就是早期都拥有一群独立标签的忠实用户,并在互联网的加持下,实现了精准卡位和快速做大,最后从“发烧友人群品牌”发展成了一个“大众品牌”,logo也成为了企业与用户的链接被一直保持了下来 。
还有类似星巴克、大众等品牌,一开始就给自己的logo赋予了特定的含义,后来只是基于logo主体不断进行美化 。比如星巴克的logo是海妖塞壬,寓意为“星巴克的咖啡如同海妖塞壬的歌声一样诱人” 。大众汽车的德文为volkswagenwerk,logo中vw为德文名字中的头一个字母,logo图案也由三个用中指和食指作出的“v”组成,寓意“必胜、必胜、必胜” 。另外,从logo美化的角度来看,很多企业logo从早期的“黑白底色”变成“彩色”也是一种演变方向 。
C端企业logo演进的三阶段
相对于B端公司来说,logo对于与用户直接发生交互的C端公司来说,显然更为重要,影响logo演进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信息的流动、产品的交易以及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博弈是一条可窥一斑的推动路径 。
营销百观|qq变胖,华为变短,全球大厂logo变形记 | 营销百观
文章图片

从信息流动、交易模式角度看logo发展三阶段
logo1.0阶段:此路是我开 此树是我栽
如果从logo是身份代表的基本视角出发,印章可以说是最早的logo了,用于确认拥有者的权责,宣誓主权、也承诺责任,强调的是归属感,这个银票盖了我们钱庄的印章,你可以拿票子来换银子,你家的牛毁了我家的地,我可以拿你家牛脖子上的铃铛去找你索赔 。
这个时候的logo不是为了交易,而是为了确认权利与责任,两个主体之间的信息传递也是线段流动的,彼此之间没有交易、没有博弈 。不过,权利的界定是交易的基础,也是现代公司建立的基石 。
Logo2.0阶段: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
2.0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这里指的不是电报、电话,我们说的是电视,电视的价值在于,作为一个射线性的信源,极大打破了信息传递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作为即时性的大众媒体,电视让建立全国的、全球的品牌成为了可能 。
这个时候,企业往往投入大量的营销预算,比如一代央视标王秦池酒、营销奇才健力宝、“洗脑”礼品脑白金,从默默无闻到家喻户晓,砸钱是最有效的方式 。在一个供给无法满足需求的市场,用户买logo,以为买的是质量、是口碑,但实际上买的是企业的营销,企业与用户之间更多的仍然是单次博弈,这个阶段的logo也承载了营销所带来的品牌溢价,为了缩短认知链路,很多企业直接用公司名字作为logo,尽最大可能的降低从接收信息到购买行为中间的搜索成本 。
【营销百观|qq变胖,华为变短,全球大厂logo变形记 | 营销百观】logo3.0阶段:撞衫不可怕,谁丑谁尴尬
从电视到电脑,从电脑到手机,互联网时代的电商平台、线上社区提供了用户与企业进行多次博弈的场景,产品的信息不对称已经被各种用户点评不断抹平,信息的流动就像DNA的双链螺旋一样,相互吸引、不断修正 。
多次重复博弈之后,所有人都获得了一份产品质量清单,按理说是闭着眼睛买就可以的事,但是战场突然就变了,在一个供给大于需求的市场,品牌抢夺用户的战场从空投一下子进入了巷战,logo变成了一种社交货币,用于定义自己、用于寻找同类、用于获得成就感,在使用价值之上,logo所代表的更多的社交价值被释放出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