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索尼的“平凡之路”( 三 )


当年2月,索尼宣布将于半年后正式出售旗下VAIO品牌和电脑业务于日本投资基金,曾经创造出FaceBook,给予MacBook Air灵感的VAIO,从此和索尼再无关联 。
曾为打造索尼消费电子帝国贡献良多的电视部门,也在这一年被索尼分割成立独立分公司,被要求独立开展运营,以尽量扭转亏损困境 。此外,索尼还于2016年将旗下电池业务作价175亿日元出售给村田制作所,以此换取公司长期的良性发展 。
接连出售和剥离重要业务,“断臂流血”求生的索尼,凭借消费电子业务重组以及影音、金融等业务的稳健经营,开始呈现复活态势 。新世代游戏主机PS4系列热销带来的大额利润,也让索尼从2015财年起,顺利扭亏为盈 。
不过,自2012年起频繁对消费产品业务改革重组,以推动集团实现盈利的同时,索尼对移动通信产品的投入和关注度都受到一定影响 。
2014财年,索尼移动通信业务创下亏损2204亿日元的纪录,当年发布的Xperia Z3,Z3 Compact等多款手机未能帮助索尼移动攻占市场,根据TrendForce数据,索尼移动当年仅以3.9%的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8 。
2015财年,索尼移动通信业务仍亏损614亿日元,且营收也减少14.8%,堪堪迈过1万亿日元大关 。市场份额则已跌出前十,沦为榜单中的Others 。
面对已定的败局,索尼最终选择战略收缩移动通信业务 。
投稿|索尼的“平凡之路”
文章图片

2016年起,索尼在移动通信业务的产品规模,渠道投入均大幅缩减,营收也从2015财年的11275亿日元逐步下滑,2016财年,2017财年分别为7591亿日元与7237亿日元,2018财年更是跌至4980亿日元 。
这也基本宣告了索尼对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业务的放弃,此后几年里,索尼虽仍在发布新款手机,但全球销量仅为300万部左右 。
缺少移动终端份额支撑的索尼,因此未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分得一杯羹 。这或许是涅槃重生后的索尼,在这些年里最大的遗憾之一 。
娱乐化的索尼失去魔力在对昔日辉煌的消费电子业务大面积重整和改革后,没有移动终端支撑的索尼,变成了一家怎样的公司?
从索尼最新的2021财年三季度报告,和索尼近两年在不同领域的布局来看,奇偶派(jioupai)认为,相比以往消费电子产品公司的定位,现在的索尼,或许更像是一家娱乐公司 。
2021财年第三季度,索尼营收为30313亿日元,其中游戏及网络服务业务录得以8133亿日元的营收,若是再算上营收2959亿日元的音乐业务和营收4612亿日元的影视业务,索尼的影音娱乐业务,占据了索尼该季度营收的51.8% 。
昔日最为重要的消费电子产品业务,则仅以6869亿日元的营收占到总额的22.6% 。
投稿|索尼的“平凡之路”
文章图片

 索尼2021财年Q3财报  图片来源@索尼官网
而在暴风雨前夜的2001财年,索尼消费电子产品业务占到总营收比重的64%以上,娱乐业务彼时的营收占比甚至不到20%;即便是索尼风雨飘摇的2011财年,消费电子产品业务的营收都占到了索尼营收的48.3% 。
由此可见,索尼的业务重心,从消费电子转向影音娱乐的趋势已十分明显 。
在影音娱乐领域,索尼的布局除了延续五个世代的PlayStation及相关游戏,还有自1989年起并购多家唱片公司、电影公司而来的索尼音乐以及索尼影视娱乐公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