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直播|跨过野蛮生长的直播电商,下一步该走向何方?( 三 )


抖音和快手本身的娱乐属性,虽然增加了直播的趣味互动性,但是也会让消费者缺乏安全感,对产品质量产生疑虑 。
还有就是平台在做内容与广告营销之间必然会出现矛盾,是一场利益权衡的博弈,这是抖音和快手主播们需要去慎重考虑的 。
只有长期的优质内容产出,并且与粉丝建立信任的基础上,他们才愿意为主播们的带货而买单,一旦过于营销,将会透支粉丝们的信任 。
众多小主播、素人纷纷入圈,但是他们的带货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各路主播“翻车”一度成为常态 。
翻车不断,带货全靠“忽悠”?直播电商逐渐成为主流的购物渠道,但是一路的争议也不小 。
走太快,的确更容易栽跟头 。
主播们这些年毫无忌惮,只看销量是否日益上涨,装票子的袋子是否越来越鼓,推着直播电商快速膨胀,一路封神为“暴利行业” 。
泡沫经济越来越严重,比如之前吴晓波“60万坑位费带货15罐奶粉”事件震惊全网 。
高价坑位、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问题频繁,直播电商的缺点开始逐渐暴露出来 。
比如备受争议的辛巴,快手带货一把手,之前单场带货纪录达20.39亿元,但是却和快手平台的关系日益紧张起来 。
2020年11月的燕窝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其带货的燕窝产品经检测存在夸大宣传、燕窝成分不足等问题,遭平台封禁 。
还有“全能选手”罗永浩,在2021年5月13日因为假羊毛衫事件发文道歉,并承诺三倍赔偿 。
电商直播通常是将主播、品牌方、平台,甚至是背后的MCN,各路资源整合串联在一起,是绑在一条船上的 。
一旦哪个环节出了纰漏,必将影响各方的利益和口碑 。
直播电商行业在夸张的营销氛围之下,已演变成了翻版的“疯狂电视购物” 。
有的直播间更是像在耍猴戏,简单粗暴的叫卖、制造紧张感、捡大便宜似的折扣,主播们雷同的气氛话术让消费者们逐渐疲软 。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报告》显示,一些主播带货时夸大宣传、引导消费者私下交易,部分消费者遭遇假冒伪劣商品、售后服务难保障情况 。
能忽悠一次两次,却不可能长期骗下去,消费者们越来越不好忽悠 。
在一些直播间惯性忽悠还没缓过神来时,消费者却凭借长期的传统购物习惯,将维权意识迁移到了电商直播平台 。
一言不合就投诉维权,货不对板、质量不佳、以次充好、夸大宣传能等问题,也成为用户投诉维权的高频词 。
虽然维权意识增强,但是由于直播电商行业毕竟是一个新兴的产物,相关平台的规则并不像传统的电商购物那样成熟,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前几年也没有出台,“有法可依”成为消费者维权时急需的依靠 。
曾经靠“忽悠”成为暴利行业的电商直播,现在已经忽悠不动了 。
洗牌加速,未来如何取胜?电商直播行业加速洗牌,也迎来了新的变革及政策,这看似是一场人人自危的“大洗劫” 。
但是从长远来看,却是整个行业的新机遇 。
下半场,行业监管将会越来越严格,对于平台、主播、品牌方、MCN服务商等综合实力,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
单纯的野蛮爆单时代已经过去,如今的行业生态与消费者满意度将会强有力的捆绑在一起,而不仅仅看销量数字 。
国家出手管理,平台自查自省,相关法律政策也应运而生 。
比如中国广告协会关于《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以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和《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以及其他相应政策的出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