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双面滴滴

投稿|双面滴滴
文章图片

文 | 豹变,作者 | 王么么,编辑 | 张子睿
继上周五暴跌44%后,3月14日,滴滴继续大跌6.88%,仅两个交易日,股价腰斩 。
当然,对于当前处于重灾区的中概股来说,滴滴还不算是最惨的那一家 。
然而,幸福总是相似的、不幸总有各的不同 。如果把时间回拨至8个多月前,滴滴可以重新选择的话,本可躲过后来的惊涛骇浪,也能避开这场中概股的梦魇,不至于在当前出现了两个滴滴 。
一个是资本市场上的滴滴,已经“脑死亡”,不管主动退市还是被动退市,退市将是它的归途 。
另一个是出行市场的滴滴,依然占据着国内最大的份额和用户,从“招手”到“约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习惯 。在滴滴APP下线后,有用户担心无法下载滴滴,不敢轻易换手机 。
这样魔幻的两面,让滴滴的归途更加扑朔迷离 。
留不下的美股,上不了的港股能在多轮搏杀中脱颖而出,成为出行市场的独角兽,滴滴也有自己的“三把刷子” 。
高管层面,来自阿里、高盛的核心管理团队,怎么看都是市场上的顶尖配置 。
市场层面,全球最大市场的消费升级遇上出行从“招手”转向“约车”的历史潮流,怎么看都是无法置疑的绝佳机会 。
融资层面,来自软银、阿里、腾讯等投资机构的资本实力,绝对有能力把投资收益曲线上风险最大的早期部分强势填平,怎么看风险都已经得到了极大的缓释和兜底 。
【投稿|双面滴滴】于是,一个完美的剧本出炉了:“主角”是一群互联网服务经验丰富的行业翘楚,“目标”是通过闪电战占领起飞的出行市场,“结局”是几何级增长的营收数据和肉眼可见的上市之路 。
然而,滴滴的IPO之路来得并不顺畅 。几经反复后,最终才在2021年6月30日梦想成真 。
投稿|双面滴滴
文章图片

上市后,除首个交易日曾摸高至18.01美元/股,滴滴此后便一路跌跌不休,截至2022年3月15日收盘,滴滴的股价已从14美元/ADS跌至可怜的1.76美元/股,4000多亿市值灰飞烟灭 。
如果滴滴股价仍继续跌下去,那可能也等不到主动退市,公司就要依照纽交所的交易规则被强制摘牌退市了 。
主动也好、被动也罢,对于滴滴来说,从美股退市早已是板上钉钉之事 。去年12月3日,滴滴就对外发布公告称,“经认真研究,公司即日起启动在纽交所退市的工作,并启动在中国香港上市的准备工作 。”
不少人将这个说法视为滴滴的“转机”,同样也有悲观者对此种说法并不买账——
乐观者认为,某种角度上,这似乎也隐藏着来自于监管层面的态度变化 。
悲观者则认为,在正式登陆纽交所之前,滴滴也曾尝试过在香港上市的可行性,但由于业务的复杂性、牌照的获取、车辆和司机安全等方面的很难满足香港IPO的相关要求,因此才“退而求其次”选择美股 。基本盘不变,滴滴留不下美股,并不代表能登得上港股 。
事实上,相较于美股市场,港股对上市公司所提出的要求要严格得多,无论是财务数据、法律、估值资产、业务模式,还是公司过往历史、管理层架构等维度,任何一项因素的干扰都有可能导致IPO审核无法通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