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负债1亿的创业败局,是谁的疯狂( 三 )


这是因为托育涉及到教育,政策对资本渗透教育行业始终持保留态度,未来还存在政策的变化性 。结果是托育机构的融资情况不理想 。
不止盈利难,行业的人才缺口也很大 。虽然政策鼓励大学设立托育专业,但从培养人才到人才持证上岗,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国外的托育人才追求高学历高认知,以本科为起点,而国内对托育教师的认知仅仅类似于“保姆”,社会评价较低,如何吸引更多人才投入这个行业,也是未来的难题 。
虽然现在开放三胎鼓励生育,但人们还是“不愿意生”,托育行业未来的市场规模上限恐怕难以达到预测的高度 。
年轻父母双方都要赚钱,让父母来照顾又牵涉到居住、生活费等问题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0—3岁等婴幼儿约有4200万,其中调查显示三分之一有强烈的托育需求,但目前托育市场的规模仅为5.5%左右,面临非常大的市场缺口 。
市场缺口虽然大,但托育机构的现状却并不理想 。一方面是疫情反复,部分托育机构的线下门店难以为继 。
动辄上百万的投入成本也让很多人望而却步,据中新经纬报道,在北京办一家托育机构需要200万左右的启动资金,二线城市则在150—180万上下,大概需要一年半左右才能收回成本 。
03 结尾托育行业远算不上风口,更不是一个有着高利润率与强资本吸引力的行业,甚至有些“百废待兴”的意味 。无论是机构创始人亦或投资机构,想要像复制新消费领域的瑞幸一样,在短时间内打造出一个国民级托育连锁品牌,几乎难以实现 。
而王荣辉惨痛的经历也告诫着我们,面对波云诡谲的商业竞争,要有强风控意识,尤其身处线下刚性成本过高的行业,更要划定风险红线,合理预估企业经营状况,才不至于覆水难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