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性格测试,疯狂收割年轻人的生意( 二 )
文章图片
淘宝和闲鱼上也漫天飞舞着性格测试和心理测试的产品,价格都较为低廉 。花上几块钱,便可以轻松获得测试题甚至全套资源 。
而传统的MBTI测试、九型人格测试、大五人格测试等在各个这些测试在进入时往往是免费的,而等你做完数十上百道题后方才需要付费才能获取报告 。
文章图片
由此,我们看到了性格测试商业化的几种手段:
第一是简单直接的测试收益 。通过正规的性格测试官网或链接,为参与测试项目付费并获取完整的结果 。
第二是可复制资源的价值扩张 。通过买卖双方的信息差打包销售自己已有的性格测试题库资源,无需成本,重复销售,躺着赚钱 。这和那些卖网盘资源、影剧资源的二道贩子如出一辙 。
第三是低价产品的引流效应 。心理平台和专业机构往往会招揽一些分析师和心理咨询师,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服务,热爱性格测试的人群通过广告被引流到这类价格更高的商品上,并花费数十上百元来为自己的“性格”“婚恋”等买单 。
文章图片
第四是激活用户、流量变现 。在微博、微信、B站、抖音等社交平台上都活跃着各类星座博主、塔罗师、人格经纪人、心理分析师……通过这类小众文化的分享和传播聚集受众,获取流量,并通过平台分成、广告收益、文创售卖等方式变现 。
这类亚文化还衍生了文化综艺和纪录片 。MBTI测试将人的性格分成16种,韩国真人秀综艺《MBTI INSIDE》便借用了这一IP和招牌,将这16类人聚集起来,观察不同MBTI之间的差异和化学反应,验证MBTI世界的逻辑和可能 。
只要有需求,“性格”也能成为一种消费品 。
自我探索、好感回音、社交仪式,性格测试的底层逻辑在科幻美剧《星际迷航:皮卡德》中,当舰长皮卡德被问到:“你曾经对自己来说是个陌生人吗?”时,皮卡德回答说:“有很多次” 。
文章图片
或许很多人也有相似的经历,我们困惑于个体的价值、欲求和性格,我们与自我既为一体也是幻影,我们有时会感觉自己是陌生的,矛盾的,不可捉摸的 。
性格测试为什么让人欲罢不能?
正如人们很容易想到的德尔菲神庙上的神谕,“认识你自己” 。对自我的探索欲和好奇心是这类测试能够推广最基本的原因 。 “你为何想要参与性格测试?”人们在接受采访时如此答道: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
- 投稿|全球70%,中国鱼虾是如何统治世界的?
- 投稿|互联网裁员潮恐慌下,35岁职场人何去何从?
- 投稿|网络电影IP生态观察:原创崛起、公版受挤压、利润走低
- 投稿|招聘分析师解读2022招聘市场:“倒春寒”,还是真寒冬?
- 投稿|直播间“降头”
- 投稿|国产电影没有爱情
- 投稿|比内容还要拼发行,平台自制剧卷上加卷
- 投稿|九阳股份:这杯陈豆浆如何喝出资本的香?
- 投稿|游戏公司加班的火药桶,重新被点燃
- 投稿|新冠再次袭来,众安等保险公司停售部分隔离险、拒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