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性格测试,疯狂收割年轻人的生意( 五 )


文章图片
投稿|性格测试,疯狂收割年轻人的生意
文章图片

如果人们可以用四个字母来向别人宣告自己是怎样的人,效果或许不亚于分享一份简历 。埃姆雷表示,“我想我们也被这样一个事实所强迫,当周围有足够多的人知道这一类型语言时,如果我告诉你我的MBTI类型,你就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你甚至可以召唤出一些名人或明星,他们的类型也是如此 。”
MBTI也许不是判断人的才能和绩效的最佳工具,但并不意味着它没有价值 。
一方面,MBTI类型并不能为人描绘一副完整的个性版图,但它却提供了一个框架和跳板,让人们思考自己和他人的特性、差异、关系 。人们无法生存在MBTI的幻想之中,但通过调整组织,改善细节,却能够不断丰满生活,或走向自己的理想人格 。
 投稿|性格测试,疯狂收割年轻人的生意
文章图片
 
另一方面,心理现实往往与组织使命不同,MBTI的非判断性或许也是优势 。科学的测试或许可以预测行为或绩效,但却并不存在科学的人 。哈克顿说“我们都可以违背我们天生的偏好行事,就像我们可以用我们的非主利手运作一样 。”如果人们依靠测试来生活,那生活很容易走向歧途,但人们仅仅依靠测试来获取快乐或新知,那么它便无伤大雅 。
对于MBTI的指控中有一条是,它旨在分化群体,塑造阶级 。正如残疾司法倡导者莉迪亚所说:“性格测试基本上是为了种族主义者、性别歧视者和阶级主义者 。”这样的抗议或许出自西方世界的社会语境 。
而进入互联网时代,MBTI的类似特点却成为了娱乐化的利器 。
首先,MBTI的分类标准固化了MBTI虚拟世界的层级模式,也由此推动了MBTI文化的讨论和维系 。在知乎、豆瓣、微博等社交平台上,N系(即直觉型人格)的关注者、活跃度远高于S系(即实感型人格),intp/intj/infp/infj/enfp/entp等人格几乎把持着MBTI世界的话语体系和解释权力 。这固然是因为S系的人格往往活跃于现实生活,对MBTI不了解也不感兴趣,但客观上却造成了MBTI中鄙视链盛行,优越感突出 。而这种矛盾和争议也推动了MBTI文化的兴起 。 投稿|性格测试,疯狂收割年轻人的生意
文章图片
△豆瓣小组成员数对比
投稿|性格测试,疯狂收割年轻人的生意
文章图片
△知乎话题关注数对比 
其次,MBTI对于十六型人格的描述具有极端化、固定化、具象化的特点,这就非常适合人们代入或创作 。一方面,互联网Meme成了MBTI文化发声和玩梗的重要表达形式,另一方面,很多小说和同人创作中直接应用MBTI类型来强化主角人设,比如intj是特立独行的天才、infp是吟游四海的艺术家、entj是一呼百应的大众情人、isfj是安静内敛的守护者…… 投稿|性格测试,疯狂收割年轻人的生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