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九阳股份:这杯陈豆浆如何喝出资本的香?

投稿|九阳股份:这杯陈豆浆如何喝出资本的香?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节点财经,作者 | 七公
“我们希望有一天,九阳豆浆机成为中国人生活方式的象征,就像西方人的咖啡壶一样 。”
把豆浆变成一种文化的象征,曾是九阳股份创始人王旭宁的心愿 。
现如今,晨起,“抓一把大豆、取适量水放进机器,10多分钟后一杯浓香四溢豆浆倒出来”,几乎是每个中国家庭的日常 。
20多年铺陈叙事,九阳豆浆机走进千家万户,九阳股份(002242.SZ)成了百亿市值的上市公司;2021年3月,王旭宁本人以170亿元财富位列《2021胡润全球富豪榜》第1339名 。
无疑,王旭宁的梦想已经结出丰硕的果实 。
但随着家电产业步入生命周期的成熟期,市场的定价功能由供方转向需方,新品迭出、竞品挤压,九阳股份的真实疲态跃然于数据,王旭宁的“豆浆机大王”人生面临挑战 。
01 中专教师逆袭成“豆浆机大王”在商业舞台上,王旭宁上演的是一出“因为喜欢,所以投入,然后成就”的励志剧本 。
因为喜欢喝豆浆,又觉得人力推石磨碾豆子太费劲,90年代初,从大学电力机车专业毕业没多久,尚在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当老师的他暗下决心,“必须搞出一台豆浆机来!”
1994年,在朋友的帮助下,经过不断拆装,反复改进,王旭宁终于捣鼓出世界上第一台豆浆机 。
在那个供给匮乏,一切都很新鲜的年代,突然有一个集磨浆、滤浆、煮浆多功能于一体的“新物种”冒出来,省时省力的样子顿时惊呆了邻里乡亲,也很受欢迎 。
参观者或许无意,但发明者一定有心 。王旭宁动了念头,“豆浆机是个生意” 。
1994年5月,王旭宁干脆辞掉“铁饭碗”工作,邀约三五好友出资30万注册了九阳电器公司 。之所以取名“九阳”,其实是由他名字中的“旭”拆分而来 。
但真正投入豆浆机事业,跑去人民商场兜售一圈后,王旭宁发现了新问题:城里人都爱喝牛奶,没有几个人喝豆浆 。
没有喝豆浆的习惯,卖豆浆机那不相当于在空中搭建楼阁吗?王旭宁决定先卖观念:从普及豆浆的营养知识开始,进而带动人们对豆浆机的消费热情 。
当年8月,王旭宁设立了专门的豆浆营养研究室,遍及民间村落、《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医学著作,搜集有关豆浆的功效,按照“利水下气”、“制诸风热”、“解诸毒”等分门别类,印制成宣传册在人流聚集地发放;同时,联合500多家媒体,“鼓吹”大豆及豆浆的营养知识 。
别说,这招还真管用 。“豆浆是个好东西”的种子逐渐在老百姓的心里生根发芽 。
  
到2005年,九阳豆浆机卖出了5万台,产品遍布北京、上海等15个省市,王旭宁也赚得了第一个1000万 。
2007年,王旭宁豪掷近亿元,拿下央视“新闻联播”后标版广告,并联合沃尔玛、大润发、麦德龙、国美、苏宁、五星、家乐福等九大连锁零售机构举办现场体验式促销活动,推动九阳品牌力深入人心 。
从收效看,这笔广告费花的很值 。2007年上半年,九阳豆浆机卖出1000万台,比2005年翻了整整200倍,销量收入突破25个亿 。
2008年,震惊全国的三氯氰胺事件爆发,乳制品市场遭遇严重的信任危机,消费者惶恐之余将目光瞄准了豆浆机,本来按部就班发展的九阳股份,愣是被砸成了“天选之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