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谁还相信测评?

文 | 奇偶派
老爸评测疑似翻车,Zealer裁员欠薪,315前的这一个月,测评行业过得很不太平 。
还沉浸在百大UP主喜悦中的老爸评测,或许不会想到,一场打赢了的官司判决书,成了自己“疑似翻车”的导火索 。
2月上旬,老爸评测起诉小红花测评侵害名誉权一案宣判,判决书显示,小红花测评直播言语中有商业诋毁之嫌,被处罚款10万元;但判决书中同时写道:小红花测评所陈述的老爸评测多款产品虚假宣传问题,法院认为“确有依据,不构成商业诋毁” 。
这一消息很快掀起行业热议 。而仅仅几天后,曾是国内三大数码测评之一Zealer,又被前员工在微博曝出裁员和欠薪,此时的前Zealer一把手王自如,早已跳槽格力数月 。
不到一周的时间里,两个毋庸置疑的头部测评博主先后陷入争议,这也折射出当下测评行业的乱象,如果把时间线再拉长一点不难发现,过去一年里,测评博主们没少出“翻车事故” 。
过去,将测评作为购买产品参考的消费者众多,而总能体验到各种产品的测评博主,看似也是一份令人艳羡的行当 。转眼间,形势急转直下,人们似乎开始不再相信测评了 。
测评行业为何屡陷争议,又是否能够重获用户信任?我们试图从下面几个问题,来剖析当下的测评行业:
1.测评近些年是如何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哪些问题?
2.测评博主们,都靠什么方式来维持运营和实现盈利?
3.身陷争议的测评行业,究竟还有哪些进步空间?
测评的初心与选择“这是09年末的27英寸iMac,由香港购入 。由于第一次做开箱视频,也没什么经验做视频编辑,所以有点捉襟见肘 。请各位看官见谅 。”
2010年3月14日,一个叫TechMessager的优酷账号上传了自己的第一个视频,在视频开头的Logo下,一行灰色的小字分外显眼——做中国自己的科技评论 。这个账号的背后,便是如今已跳槽格力的前Zealer一把手王自如 。
投稿|谁还相信测评?
文章图片

王自如的第一个开箱视频 图/网络
当时的王自如,还是一个在香港谋生的普通医疗公司员工,前一份工作卖保险因为无法完成KPI而被公司开除,每月一万多元的工资,光房租就要扣掉三分之二 。
但对数码科技的热爱,让王自如在工作之余仍然坚持着开箱测评 。仅2010年一年,王自如就更新了100多个视频,平均每三天更新一个 。
这一年,也被视作个人测评的元年,除了王自如之外,如今的YouTube科技频道“一哥”Unbox Therapy,在苹果用户圈内颇为知名的魏布斯,都在这年上传了他们的第一个视频 。
当时无论是YouTube、优酷还是B站,都没有如今的创作者收益,厂商也尚未注意到这一全新的领域,支撑这些测评博主做下去最重要的因素,无非是对产品的热爱 。
不过这类早期相对纯粹的测评,很快被蜂拥而至的追随者,以及必然面对的生存压力所颠覆 。
2012年,微信公众平台上线,标志着自媒体时代的全面来临,个人测评博主的门槛进一步被拉低 。竞争者的出现,也标志着测评博主们开始面临更严峻的生存压力 。
在这样的压力下,有测评博主宣布短期内停摆,寻找更合适的盈利模式;也有测评博主开始接受来自于厂商的投资 。尽管接受投资的测评博主表示其独立和客观性不会受到影响,但这还是为测评行业的第一次“崩塌”埋下伏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