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取该文章的TAG关键词}|创·享 CGC-XView|对话美国合成生物学企业 Amyris 和 Metagenomi 资深科学家( 二 )


Amyris 花了十多年的时间才通过成百上千人的努力和经验总结出了一套稳定的放大方法 。这个过程中烧的钱是无以估量的,这也体现在了公司的股价走势上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独狼式的技术人才,在合成生物学的这个行业里,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 。如果想创业成功,需要的是一整个高质量的团队,而且这里面每一个关键环节的高质量人才都是必不可少的 。我其实觉得可以把合成生物学理解成一种高科技化加持的新型制造业 。大家都知道,实业或者说制造业,其实总是很难做的 。不过话说回来,高风险才会有高回报,一旦在这个行业历经艰难险阻创业成功,它的技术壁垒会很高的,别的公司很难简单地去复制这个成功,所以得到的也会是垄断式的回报 。想想几十、一百年前那些控制了能源命脉的石油大亨家族,是不是就有信心了?而且这个回报会随着去石油化的过程越来越高 。
因此,合成生物学行业要求无论是创业人还是投资人,都一定要有耐心和信心,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承受风险的能力 。
回到刚才这个问题,做平台还是产品?这两者其实并不矛盾 。像 Amyris 的起家,就是在最开始利用盖茨基金会的投资做青蒿素时,顺便把平台的雏形搭起来了 。对于一个初创公司来说,公司在一开始目标一定要放长远 。
{调取该文章的TAG关键词}|创·享 CGC-XView|对话美国合成生物学企业 Amyris 和 Metagenomi 资深科学家
文章图片

我可以想象一个例子:一家国内的合成生物学初创公司,一开始招一些很有才华、有经验的科学家,利用他们已有的经验,很快地生产出一个当前很值钱的分子 。为了快速地量产、赚钱,可能不太注重平台的搭建,而只专注于单独一个分子 。这样,即使在短时间内赚到一些钱,很快就会被其他更有潜力的头部玩家用更好的菌种改造能力或者更好的高通量筛选能力超越 。
所以,从一开始就应该有搭建各种平台的觉悟和恒心 。市场是千变万化的,一一个今天很值钱的分子,可能明天忽然就变得不值钱了 。只有搭建了很好的上下游平台,才能很快地适应市场的变化,比竞争对手更快地达到目标 。
而在研发人才方面,我们这个行业成功的根本,在于一个上下游都能打通的团队 。所以合成生物学这个行业属于典型的高风险、长周期,如果能坚持下来,把上下游平台搭起来,还是未来可期的 。
高通量筛选的意义
在合成生物学的 DBTL Cycle 里,高通量是很有意义的 。合成生物学研究,本质还是试错,一家公司研发怎么才能比别家有优势呢?相比别人,试错试得越快,优势就越大 。例如,一个代谢通路里,你想发现一个酶活很高的新蛋白,能很好地催化反应,提高菌种的生产率,那就需要去试很多种不同的酶,这些酶的来源可能是成百上千甚至上万种不同的微生物 。很多时候同时还要试它们不同的 Codon Optimizations 。从这点看,高通量筛选的能力越好、越快,那肯定越有优势的 。
{调取该文章的TAG关键词}|创·享 CGC-XView|对话美国合成生物学企业 Amyris 和 Metagenomi 资深科学家
文章图片

其实高通量也是一个很大的篮子,什么都可以往里放 。在做合成生物学的时候,每一步都需要用到高通量 。设计高通量的科学家的梦想是做出来一个尽量没有人工接触的类似 Black Box 一样的东西,从头做到尾,我觉得这个方向还是很好的 。因为确实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让科学家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做一些更好的设计,从而提高项目成功的几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