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一级市场,做好投后有多难?( 四 )


目前盈动资本投后团队10人 , 据了解在同类基金中属于相对配置齐全的 。
人海战术的确是深口袋才有的资本 , 对此我向这些机构提出了一个问题:投后团队把所有事情都做好了(从给项目选址 , 到帮项目融资 , 再到替项目提前找出可能会存在的困难) , 那么项目自身的价值何在?
很可惜 , 问了一圈 , 要么觉得我是杠精 , 要么告诉我“这是我的工作” 。
也不是没有有趣的收获 。首先 , 我知道现在VC们在用自己的专长 , 将投后服务尽可能标准化、产品化 。其次 , 一些机构正在做投后减法 , 比如a机构是“投一个 , 退一个” , 以保证投后管理的效率最大化;b机构选择性提供投后服务 , 只针对重仓型项目 , 目的是提高项目估值 , 谋求好的退出 。
当然 , 不是所有机构都在做投后——即使他们说自己在做 。赵宁传授了我一套粗暴法则来辨认一家机构是否在认真做投后 。
赵表示基金分两种 , 一种靠赚管理费为生的 , 一种以赚carry为目的的 , 前者通常不会舍得拿钱养个投后班子 , 相反后者更愿意承担风险做投后 。
一个国资背景下的产业资本老大就曾私下对我透露 , 他们的投资策略是先确定自己押中两三个项目——能给LP交差 , 其他的放开来投 。据我所知 , 这家产业资本加上保洁阿姨团队不过10人 , 没有余力专门做投后 。
当然我不认为人们真的相信投后是一种奉献 , 这一行注定了底色是现实主义色彩 。但还是回到那个问题:投后管理应该是什么?我搜集到的素材里 , 这个问题的答案主要分两个派系:
1)  投后管理应该直接与退出/LP挂钩;
2)  投后管理应该对创业项目负责 。
这两个派系中间横亘的是一道鸿沟 , 商学院同学应该都比较熟悉 , 也就是agency conflict(代理冲突) 。这就衍生出了一道哲学命题:当投后出现agency conflict , 机构该选陪伴创业者长跑 , 还是坚定拥护LP利益?
对善于分析利弊的投资人来说 , 不知道这道题的难易程度 , 是否可以比肩“女友和妈” 。另外谁又能确定说为LP负责的真这么想?说陪创业者长跑的真这么干?
谁都别想在太阳底下找到答案 。
投后的割裂卢杏娟和我分享了她的一个投后案例:“盈动资本在投资小电科技之前 , 投资了创始人前一个项目「空格」 , 当时唐永波刚从阿里离职创业 , 起步阶段在我们的办公室里办公 , 后续遇到了发展瓶颈进行业务转型 , 我们全程参与了他的转型全过程——帮他研究行业发展、打磨商业模式、把控融资节奏等等 , 也顺理成章成为了小电科技的天使投资人 , 顺利等到了这个独角兽 。”
这样的案例 , 基本上每家基金都能脱口而出那么一两个 。然而我们都知道 , 这能说明投后的重要性 , 但无法证明投后的必要性 。
说回德鲁克 , 他的经典三问之后就是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 。在我浅薄的理解范围内 , 目标管理指代了能够帮助实现目标的工具与程序 , 自我控制则是指管理者需要反省上述目标与程序是不是合理 。
这亦是我的疑问:投后的边界在哪里?将投后精细到流水线程度是否合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