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乌克兰华商:仓库留着千万元货物,无法抛下( 四 )


2000年,叶少东开始做鞋类批发 。但逐渐地,他发现,市场上70%的华商都在经营鞋业,竞争激烈 。2004年,他转行做牛仔服装,“当时服装占比只有两三成,就是说港口的5000个货柜里,4000个都是鞋子的,只有1000个是服装的 。”
2007年,叶少东在国内广东办工厂,自己生产牛仔服装,直销乌克兰,利润大幅提升 。但后来,牛仔市场的竞争也加剧,“一开始牛仔裤破的都能卖,现在是东西要好,还要便宜,但货量还跑不起来,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生意越来越做不下去 。”他说道 。
2020年全球疫情,也给七公里市场造成很大冲击 。王淑龙说,到2021年底,中国街多次关停 。疫情也让跨境物流困难重重,尤其是火车陆运的货物,原本两三个星期可以送达,当时延长到两个月至半年 。
在乌克兰二十六七年,王淑龙一干人,经历了三次经济危机,一次疫情,以及两次战争 。而伴随这一系列历史进程,乌克兰华商的生意日渐步入困境 。
经济危机与战争王淑龙还记得,1996年的乌克兰,如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光景,政策比较好,彼时货币刚改成格里夫纳,也即现在的货币 。“当时(格里夫纳)还挺值钱的,100美元换168格里夫纳 。”
 但很快王淑龙就经历乌克兰第一次经济危机 。开始鞋类批发生意不久,2000年夏天,乌克兰货币开始贬值,美元兑格里夫纳从1.68一直涨到5.1,“那一年我们华商亏了不少,我本人也是 。”
2008年,金融危机让乌克兰货币再一次贬值,美元兑格里夫纳一度涨到12,后来停在8,外贸商再次亏损 。2019年下半年,乌克兰遭遇第三次经济危机,美元兑格里夫纳涨到26,外贸商又一次重大亏损 。 
投稿|乌克兰华商:仓库留着千万元货物,无法抛下
文章图片

格里夫纳/美元 来源@investing.com 
张国华告诉燃财经,生意好的时候大概是2003年到2006年,彼时利润能达到30%,而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 。
叶少东指出,乌克兰货币一路贬值,华商损失惨重,这几年生意已经很不好做了 。他形容道,当年市场竞争小、经济形势好的时候,货柜一到就被抢完了,50平米的仓库都放不满,而现在,1000平米的仓库都放不下存货 。
2014年第一次俄乌战争,也给华商的生意造成巨大影响 。
王淑龙指出,一开始是克里米亚州,后来发展到东部的卢甘斯克州和顿涅茨克州,“打仗的时候,三个州的客户是是实实在在过不来,后来他们也不再开超市做零售了 。” 
张国华也是相同处境 。2014年战争后,三个州归俄罗斯管辖,张国华失去了这些城市的客户,“有些客户还欠着我们钱,但一打仗,他们过不来了,也没办法找他们去 。” 
而此次战争更是全面冲击 。王淑龙说,3月中旬,有一个马里乌波尔的大客户打电话跟他哭诉,“那边打得老惨了,他说仓库被烧了,无法营业,而他还欠我100多万格里夫纳,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就问他人安全吗,他说人没事 。我说人没事就好,一旦战争停了,我敖德萨的仓库还在,我就支持他重新开始 。” 
从2020年开始,叶少东的发货量已经降到从前的1/10,“市场竞争大,东西要好且便宜,货量还跑不起来,生意是做不下去了 。”他说,只求盈利能兜住员工工资,再把老客户欠的钱收回来,就是目前的打算了 。 
而由于乌克兰货量跑不起来,叶少东国内的工厂各方面费用吃不消,也于去年关闭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