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2022,VC坠入“生存训练期”( 三 )


海底捞、呷哺呷哺这些上市企业虽未见得多高明 , 作出艰难抉择的底气和决心还是有的 , 300家店说关就关 , 有些刚装修好大店甚至也付之一炬 , 2021年海底捞亏损41.6亿元 , 几乎相当于上市三年以来的利润总和 , 股价也创了历史新低 , 但这些对海底捞来说又算得了什么?至少大本营还在 , 蜀海、颐海也在 , 现金流还在 , 张勇从容得很 。
消费赛道知冷知热 , 是对经济环境最敏感的 。去年大火的消费 , 现在融资有多难?前段时间TIMS中国宣布自降估值 , 16.88亿美元降至14亿美元 , 由此才获得未来5年的业务发展的充足资金 , 喜茶、奈雪等头部品牌也相继宣布降价 , 30元以上产品成为过去式 。
这两天 , 魅KTV老板吴海在2020年疫情初期一篇哭喊生存艰难、讨伐政策的“檄文” , 又突然开始在社交媒体流传 , 世道艰难可见一斑 。一位头部FA的MD近来也有些忧虑 , 从他接触到的一些企业来看 , 尤其以硬科技等热门赛道为主 , 一些创始人依然“恃宠而骄” , 在估值方面死不松口 。他认为 , 无论任何企业目前状态下都不能盲目乐观 , 首先应该考虑的事情是活下去 , 才有资格谈将来 。
不止“内忧” , 还有“外患” , 相比于中国监管层数次释放善意的信号 , 美国的监管机构将中概股置于更严格的监管措施 。滴滴的情况大家都了解 , 另外比如无人驾驶卡车公司图森未来 , 去年4月赴美上市不久后 , 即遭到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 的持续调查 , 核心团队已迁至美国 , 近期晚点LatePost消息称 , 图森未来正考虑分拆其中国区业务 。
同样是无人驾驶卡车公司的智加科技 , 去年终止赴美SPAC上市后 , 也计划重组中国区业务;如阿里、京东、Bilibili、蔚小理等大批美股上市企业 , 则纷纷选择二次赴港上市;据虎嗅报道 , 包括文远知行在内的一批中国Robotaxi公司 , 已经在拆除VIE架构 , 今后“只拿人民币的钱” 。
然而当真脱钩 , 代价也必将是巨大的 。此前我写过一篇关于工业软件被卡脖子的文章 , 一位央企工程师对国产3D工业软件的绝望让我印象深刻 , 这背后基础科学的差距非一日之功;在医疗领域 , 一位本土PE合伙人曾对我表示 , 小到一些外科常用的人造血管、缝线等耗材 , 大到各类大型检测仪器 , 无一离不开国外供应 , 而见诸报端的所谓科技创新公司 , 又有多大程度能真正在核心领域做到国产替代呢?
坏消息当然不止这些 , 但也不能再说下去 , 否则就有渲染焦虑之嫌 , 而焦虑也实在是正常的 , 最近我常常想 , 对未来的共识就像画一幅精美的油画 , 开始谁也不知道画成什么样子 , 但一层层的颜料涂上去 , 那画就有了底色和轮廓 , 直到最后快要成型 , 这还不够 , 还得脑补上我们对未来的预期和描绘 , 包含好多期待乃至于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东西 , 突然有人开始往这幅画上泼墨 , 一层一层越泼越厚 , 厚得要看不清这画得到底是什么 。
“哲学王子”王德峰教授说“预测未来还未实现的效益 , 被宣布为当下真实的东西 , 放到市场上交易 , 所以金融学是当代一门邪恶的科学 。”然而这好不容易形成共识的“邪恶的科学” , 当真坏了 , 就像重新在那泼墨的画儿上 , 再找出个大家都认可的逻辑 , 实在是个难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