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帅农鸟哥火了,然后呢?( 二 )
发展到2.0阶段,观众的视阈已经从“他者”切换到“自我”,不再满足于旁观,更要求参与感;简单点说,就是从“你有什么”变成了“我要什么” 。这批作品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罕有城市元素 。乡村视频充当了乌托邦的角色,成为观众寄托理想生活的场所,视频拍得越“仙”、越轻松闲适,越能激发观看的欲望 。
再到张同学出现以后,乡村视频的创作动机也不再是为了记录生活、推广农产品,而变成纯粹的自媒体逻辑 。
就拿张同学来说:他自成一家的高频快剪拿捏了观众喜好,在避免倦怠的同时塞入完整故事线,以短剧的形式增加观众黏性,进而提高留存率 。他曾在采访中说,“线上流量怎么去获取?官方主推的内容是什么?其实我心里都特别明白,一个作品怎么上热门,我研究的特别透 。”以自媒体运营的思路去做创作,让这一阶段的作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完成度 。
诱人的里子除去视听上的修饰,乡村短视频更诱人的地方在里子 。
2021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显示,我国网民数量已超10亿,其中70%为城镇网民 。据快手统计,平台上三农兴趣用户中29%来自一、二线城市 。在这样的观众构成下,乡村生活轻易从以钢筋水泥为背景的题材中脱颖而出,一如当年城市化尚未增速时,我们从偶像剧中畅想挥金如土的生活 。
我们可以把乡村视频的受众按地域因素划分为三类:城市、从乡镇迁移到城市、乡村 。
对土生土长的城市观众来说,乡村内容的意义在于放松 。通勤路上、用餐之余,碎片时间里刚好够看一支乡村视频 。与那些传播焦虑的经验分享不同,在农人们的视频里,得到的只有亲切和安慰 。视频里的主人公们从来不会说教贬低,也不会明里暗里炫耀自己拿了多少证书、年薪几十万 。烧一炉柴火、赶一场海,隔着屏幕坐在同一张餐桌前吃饭聊天,这种观感就像节假里去了趟农家院 。
城市观众对乡村题材的偏爱并不是近几年才兴起的 。从2006年开播的《乡村爱情》早已做到了收视长虹,曾创下超12%的收视率、网络累计点击率近百亿,高峰期甚至碾压了《甄嬛传》等现象级神剧 。某种程度上,乡村题材的作品已经上升为亚文化,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只要提起乡村,就能想到亲切的邻里关系、魔性鬼畜、数不尽的梗,进而又提供讨论、二创的空间;随着乡村内容越来越多,这个亚文化空间也被扩得越大,其中又容纳进更多的观众 。
对后两种观众群来说,乡村短视频意味着回归与选择 。
生活在大城市的乡镇青年们通过短视频看家乡变化,也思考能不能讲述自己的故事 。在张同学和鸟哥走红以后,B站、抖音等视频平台出现了大量拆解视频,从拍摄技巧、镜头组接再到发布后的运营,都做出了详尽分析,这类内容甚至能拿到10W+的播放量 。特别是在目前各大平台扶持三农题材的引导下,越来越多乡村出身的年轻人开始参与进来,拿起手机做创作 。
赚了吆喝以后每一个全职视频创作者都要面对变现的问题,目前短视频变现的主要途径无非两个:广告和平台扶持 。部分博主尝试过打造个人IP,上线周边产品,但收效甚微,并不能形成稳定来源 。
广告的路是大部分创作者都不愿意走的,虽然挣得多,但会引来粉丝的反感,推荐的产品出了问题,后续还会招来“恰烂饭”的指责,自砸招牌 。可随着创作者人数不断减少,平台分给创作个体的扶持力度也在削弱 。半个月前,B站上一名有50万粉丝的游戏区up主发动态称“创作激励减少80%”,评论区立刻有另一创作者跟帖被减少了90%的激励收益 。
推荐阅读
- 投稿|奢侈品选代言人,更难了
- 投稿|生态链不是小米的解药
- 投稿|茅台为什么越控价越涨价?
- 投稿|QuestMobile 2021 年移动互联网黑马盘点报告
- 投稿|顺丰不能再犯错
- 投稿|创投4万亿,中国银发经济将迎来黄金30年
- 投稿|安踏DTC,只撑起了半边天
- 投稿|“我朋友年薪百万,在盒马捞鱼”,一文看懂新零售的「哆啦A梦」
- 投稿|谁能阻止马斯克「无序扩张」?
- 投稿|老外也爱看国产剧了,文化破圈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