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日志-早起营3.6|学习日志-早起营3.6 本周复盘&答疑-20200530

【精时力学习日志】
本训练营:5月早起营
今日主题:3-6本周复盘&答疑
学习日期:2020年5月30日
1.1 [复盘]我在本营的早起/睡眠收获: 1.1.1 温故 (1)早起小妙招:
①马上坐起来,拉开窗帘,放一个节奏相对比较欢快、激昂的音乐。
②把闹钟放的离自己远一点。
③醒来后拉开窗帘让光线就来。
④树立自己的目标,找到梦想,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心态。
⑤闹钟连环轰炸。
【我思】②、③是我尝试后发现非常有效的,尤其是②。④的话是跟着崔律早晨听课,用硬日程倒逼自己早起。⑤的话曾经尝试过,但是感觉会让自己特别紧张,一天心情都不好。①的话只能说的我的闹钟铃声是《天空之城》的主题曲,但是会想着快点按掉,没有刻意去播放音乐。
(2)早起遇到的困难:心理作用居多。
①睡得晚没有信心早起。感觉晚睡后第二天精力值低,什么都做不了。“感觉”其实是心理作用,可以回看“破除睡眠心理”课程,尝试破解。
崔律说:一周内只有一天没睡好,是没有影响的。
【我思】《睡眠革命》中也这么提到,可以按周统计自己的睡眠周期,不要出现连续3天的3个睡眠周期等。我的睡眠记录就是按周统计的,偶尔有一天睡3个睡眠周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当然第二天我一般会在午睡基础上再增加一次小睡。
②冬天天气寒冷,外面比较黑,会感觉起床困难。
→醒来后先开空调,暖和后就起来。
→把衣服放到被窝里暖一下再穿。
(3)【问】比起前两周,第三周有些松懈了,如何坚持呢?
答:
@Candy:找回初心,想想当初为什么加入早起营,想要什么改变,然后运用课程讲到的方法。
崔律:若刻意练习从7.5小时的睡眠减少到6小时,这是新行为的改变,是养成习惯的过程。习惯养成中碰到阻力很正常,我们要扛过黎明前最黑暗的时间。
类比:减肥。从吃2碗米饭到吃1碗米饭,刚开始感觉吃不饱,不太习惯。过段时间后会发现:什么时候我的饭量固定到1碗米饭了呢?!
【我思】4、5月刚好处在从5个睡眠周期到4个睡眠周期和从吃2人份量(掌握不好炒菜的份量)到吃1人份量减重(还有慢跑)的期间,对此深有体会。刚开始会感觉睡得不够,吃的不够饱,但是经过十几天的实践,身体在逐渐习惯。
1.1.2 本营的早起/睡眠收获 首先,能固定5:00起床,22:55上床睡觉,常规睡4个睡眠周期。在此基础上,我的重点实践和收获是:
1.1.2.1 优化睡前准备的流程
【背景】虽然睡前准备有大概的流程,但因为要区分洗澡日和非洗澡日,感觉有些混乱,而且在忙活完生活事务之后,距离入睡还有冗余时间,这段时间基本上都是刷微信、刷日清单、刷时间记录,还是在用电子产品,总觉得背离了“睡前远离电子产品”的要求,有点难以释怀。
优化:睡前准备的流程,结合光线、远离电子产品、温度等。
【目标&计划】2020/05/30前,将睡前流程分成洗澡日和夏天冲澡日的两份流程,做到不往返、不重复、不遗漏,然后固定下来。
标准:制定有序清单时,要注意顺序上的合理性,不能遗漏某些事项,不能往返,不能重复。梳理完清单后,一定要检查步骤,不断精简和优化。
【实施&结果】
①2020/05/26 在4月早起营制作的版本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并从印象笔记迁移到石墨文档。
②2020/05/27 经过前一晚的实践,再一次调整,比如将提前准备挪到洗澡洗漱前面,尽量不往返,按照行动路线安排;比如将调整时间记录的类别和备注当作我的休闲时光,而不是一直纠结没有完全做到睡前远离电子产品。
③后几天都在执行优化后的睡前流程。
【检查(亮点)】
1、睡前准备:分为洗澡日和非洗澡日,前者的开始时间是21:30,用日清单提醒,合计85分钟;后者的开始时间是22:00,用闹钟提醒(同时也是开始时间的DDL),合计55分钟,略小于60分钟。
2、睡前流程化:
(1)考虑了顺序是否合理,考虑到路线,尽可能减少了不同房间的往返现象。
(2)没有重复事项。
(3)暂时没留意到遗漏了什么,还需要不断地检查及调整。
3、睡前远离电子产品:
(1)取消了微信的角标通知后,在睡前准备期间,做到了不看微信。
(2)在睡前准备期间,做到了不刷浏览器,不看网络小说。
4、睡前光线从明亮到昏暗:洗澡/冲澡/泡脚、洗漱后,返回只开着台灯的卧室,而不是坐在开着亮灯的客厅。
【检查(不足)】
1、洗头洗澡洗衣服的时间不固定。是否敷面膜、敷哪一种面膜会影响用时,其他各个小环节也会影响用时。
【下一步行动】
1、去办公室打印睡前准备流程,分别粘贴到卧室和客厅的墙上,随时可视化。
1.1.2.2 优化早晨的实践
【学习日志-早起营3.6|学习日志-早起营3.6 本周复盘&答疑-20200530】调整早晨的活动的顺序,增减早晨的活动,从这个角度进行优化。
(1)调整了早晨的流程,将吃早餐从早起营听课和写日志后,移动到听课前。一是肠胃时钟与起床时间的间隔最好在一小时以内;二是饿着肚子写日志效果不好,胃也不舒服;三是这样做之后发现的,听课前吃早餐,会想着快点吃完,然后去听课,以免影响打卡,然后就不会在吃早餐时看追更的小说有没有更新,无形中节省了3、5分钟。变动:微运动后立即将鸡蛋、水饺放入早餐机,开启后设置定时器,将燕麦片放到汤碗,然后再去晨间复盘。定时器响起后回到客厅吃早餐。
(2)将日志整理的大天使和早起营第4组的队长的职责都列入早晨的流程,前者从原来的时间随意到现在的时间确定,后者从不做到做。因为主动去规划这两个任务,所以有可以思考,目前已经将这两个任务列入日清单,还使用模板化来更高效地完成这两个任务。
(3)小区散步和上班后查看信息及微调日清单两个任务也找到固定的时间做了,不像以前,会受到前面的一些任务的影响,有的时候时间来不及,只能取消散步,导致自己不开心。
1.2 [复盘]我在本营的其他收获与成长: 1.2.1 听课、写日志 尝试了新的听课、写日志方式:取消了回听,听课时注意力更集中,偶尔会暂停语音,查看PPT,记录要点,记录自己的想法。看完、记录完再继续听。这样做可以在一小时内(50~69分钟不等,平均60分钟)完成听课、打卡,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1.2.2 队长职责 (1)挑战自己,承担了日志点评和第4组队长的角色。全勤点评日志及填写队长日报,还制作了小组打卡统计表,记录组员的打卡情况,并用填充色标注在队长日报中推荐的优秀日志的小伙伴昵称。还制作了日志点评、日志整理、队长的时间记录,分成不同环节(常用语),分别记录,这样能更加清楚每天在这些项目上做了什么,花了多长时间。有记录才有优化。
(2)刚开始点评日志时,用词不当,有指责学习者的嫌疑,而且没有考虑到很多学习者是新人,完全不了解小打卡等。点评的内容被作为不良示范放到队长手册,崔律还专门发信息给我,告诉我这么做的坏处,以及应该怎么做。后面的点评有在队长日报和私信中被孙颖大师姐表扬,感觉自己成长了、进步了,很开心。
(3)第一周:作为队长,没有趁早发起群内互动,主要精力集中在日志点评上了,没有让组员互相熟悉。还好通过周日的团建,通过第一周的复盘,及时醒悟,第二周增加了群内互动和小组日报。
(4)对于组织团建,第一周的周六有多个新任务,自己有些焦虑、紧张,对组织团建有些抗拒,但最后还是勇于面对,直面了队长这个挑战,参照自己的时间安排、清单力C队的团建安排等,提供3个团建时间供组员选择,最终确定周日上午8:00。第二周就更加顺利了,感谢我们组的nice、包容、积极发言、乐于分享的组员们。
1.2.3 向学霸学习 (1)2020/05/26,优化了《5月早起营·优秀日志汇总》的石墨文档,删除了清单力、关系力优秀日志的部分,修改了文档名称,吸收早起营日志批量整理的四分法,设定了收集的日志的标题(X.X 课程名-昵称-推荐语),设定了标题下增加我思、我行的模板。
(2)学习打卡日志的流程化:刷小打卡→复制启发我的优秀日志→粘贴到优秀日志汇总的石墨文档→用红色标记亮点→写推荐语,记录给自己的启发→制定行动计划或立即行动。
——第2周和第3周有刷小打卡的打卡日志,或者看小天使整理的汇总日志,将一些内容放到小组日报中分享给组员,自己也有复制一些启发到我的优秀日志,但是还没有完全按照这个流程走,需要不断优化。
2.1 [打分]对本营学习,我给自己打分(100分制): 90分。
(1)听课、写日志:90分。
(2)实践:90分。少10分是因为课程的知识点有些没有实践,比如感恩、入睡小妙招之想开心的事情等。
(3)队长职责:90分。少10分是群内互动比较随机,没有每天做。
(4)向学霸学习:80分。第1周没刷日志;第2、3周刷了日志,但是收集的优秀日志不多,写我思、我行的也不是很多,还有点没找到窍门。
2.2 [点赞]我在本营学习中给自己的赞: 感觉很多赞在收获中有所体现。简单来说,就是:
(1)全勤打卡,日志基本上都在2000字以上,有了自己的思考、过去经验的联系或反思加工。
(2)实践的目标和计划都达成了。
(3)完成了全部日志点评,填写了所有队长日报;制作了2.1~3.5课的小组日报,发起了数次群内互动和2次周末团建等。
2.3 [行动]为了下周顺利早起,我这样做: (1)参加关系力阅读营,6:10进直播间听课,用硬日程倒逼早起。
(2)提醒起床、睡前准备和入睡的闹钟维持原样。
(3)5:45-6:10的25分钟,学习Excel操作,正好能当作自己的晨间目标,跟自己的期待相挂钩,是自己一直想做但是没找到时间做的事情。
3[主动]我想问崔律的(任何问题) : 在如此繁忙的安排下,崔律是如何安排找男朋友这件事的呢?
5月份分别有亲戚和朋友给我介绍了2个男生,结果因为忙碌,没有时间跟对方闲聊,可能也有其他原因,就不了了之了……
4[团建]一定要团建,错过后悔哟! 已经填写了队长的团建时间表,期待有学习者报名我和牛牛的分场,期待大家有很多思想碰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