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激光雷达十五年:争议、聚力、新生( 二 )
要知道,当年Velodyne的激光雷达可不光是在交货时间上让人绝望,马斯克最诟病激光雷达的点还是在于售价,百度、谷歌搭载的Velodyne 64线激光雷达是一个售价高达八万美元的庞然大物,一个配件成本直接顶两辆特斯拉Model3售价,这马斯克不能忍 。
结果就是,当Velodyne的“佛”遇上马斯克的“急”,分道扬镳已成定局,你走你的雷达道,我过我的视觉桥 。
也许是独自走视觉路线有点落寞,时不时的隔空喊话也得安排,“激光雷达是傻子的选择,任何依赖激光雷达的人都注定要失败,注定!(激光雷达)是不必要的昂贵传感器,这就像是一大堆昂贵的附加物,就比如一个阑尾就够闹心了,但你有一大堆 。”
这是马斯克关于激光雷达的经典语录,也许,正是因为Velodyne激光雷达让马斯克“落泪”的往事,特斯拉产品直到如今,仍然坚定地走着摄像头主导的纯视觉路线,但事实上,马斯克所言的“阑尾”正在受到全世界其他对手的关注 。
聚力:全世界向左,特斯拉向右其实,Velodyne并不想卡住全世界的脖子,出于激光雷达高度复杂与精密的部件结构,很长一段时间里,实际生产作业都是通过人工完成,无法实现全面的自动化生产,眼看特斯拉在视觉路线上平地起高楼,整个激光雷达赛道都逐渐开始暗流涌动 。
文章图片
从YOLE的整理资料可以看到,如今的车用激光雷达赛道上,玩家已经是五花八门,除了Velodyne,“忍不了”了的谷歌已经通过Waymo发力,在国内,华为、镭神智能、禾赛科技等激光雷达玩家也先后出现 。
人一多,往往就会七嘴八舌,激光雷达赛道亦是如此 。在如今的赛道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单从YOLE的路线分类上来看,已有玩家布局的激光雷达研发路线就已经多达九条,而诸如AEVA、INFOWORKS等企业的成像方式尚未披露,后续再有新路线出现,也是存在可能性的 。
简单梳理一下,激光雷达的路线在成像方式和测距方式上有着多重细分:
在成像方式上,主要有机械式、MEMS、OPA、FLASH;
在测距方式上,则有Pulse(脉冲)也就是ToF、FMCW(调频连续波)、phase shift(相移) 。
错综复杂的研发路线,五花八门的布局企业不禁让人看得一头雾水,我们就针对当前几个主流的研发模式来进一步阐述 。
首先是成像方式上,机械式激光雷达正是曾经Velodyne让马斯克“愤怒”的一条路线,它主要通过搭载到车顶通过电机驱动进行360°的旋转扫描达到全方位成像目的,但问题在于,成本很难下降且没有谁愿意车顶天天架上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想要搭载到量产车上,显然是不现实的,在自动驾驶测试研究上使用居多 。
而近年来较火的MEMS路线就突出了其对比优势,不同于机械式激光雷达用电机驱动旋转,MEMS激光雷达将核心放在了MEMS芯片上,将微光反射镜与MEMS驱动器整合在一起 。虽然其扫描角度相较于机械式的360°仅有60-70°,但较小的体积与价格美丽优势巨大,可以多个合用弥补角度缺陷,也被奉为当下车用激光雷达量产的最优解 。
在测距方式上,当前的主要争议在于ToF和FMCW路线,目前,较多玩家布局的ToF路线系统工作在波长850和905nm,接近最大的780nm可见光光谱,最大激光功率受到限制,探测距离随之存在局限性 。而FMCW激光雷达可满足1550nm的波长范围,对于恶劣天气的透过率更大,安全性也更强 。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
- 投稿|浑水创始人遭FBI搜查,屠龙者终成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