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教育要创新,该如何培养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 二 )


在完整的临床实习前和实习过程中,医学院通过进阶整合式临床技能培训课程,集合资深教师、整合各教研室的资源特色,将“临床胜任力”中的“思维、沟通、应用”等非技术性技能作为主要内容 。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遵循“系统学习”“反思性实践”“刻意练习”等教育学原理,熟练运用高科技教学手段,采用“形成性评价”方法,引导医学生不断反思,解决传统课程重“技术点” 轻“应用面”的问题,使其临床实践能力得到系统性培养,实现临床胜任力的整体提升 。
推动新一轮改革,
从四个角度看趋势
诚然,现代医学不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更加注重多学科的融合,全方位、立体化、多视角地进行生命全周期和疾病全过程的研究,以及重大疾病的个性发病机制和共性发病机制的研究 。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素养的提高,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人口结构、疾病构成、医学模式、健康概念和卫生需求都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 。医学科技正在向速度更快、规模更广、层次更深的医疗智能化快速发展,医学教育也不断面临创新和挑战 。为此,我国医学教育亟需推动新一轮改革,以适应健康中国战略的需要 。
从医学人才需要具备的知识结构来看,在临床医学教育过程中布局全球健康、公共卫生、医学史学和医学法律法规培养计划显得异常重要 。加强医学生的公共卫生知识和全球化视野,以及增强医学生公共卫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推动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融合,提升医学生的大局观和应对复杂问题处理能力,为全球应对新发、再发公共卫生事件储备人才与技术 。
从医学人才需要具备的专业素质来看,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精神教育是我们将来面对众多社会医疗难题的破解之策 。
从医学人文的角度出发,研究社会转型而产生的医学难题和医疗服务纷争,对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以及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体现出医学生的职业素养的提高,提升其个人价值观、服务理念以及社会责任感 。
从医学人才需要具备的时代适应性来看,强化全球协同创新与交流,培养适应新技术革命,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解决医学领域前沿问题的高层次复合型医学创新人才,是强化医学生培养的新内涵 。促进学生形成以医学为核心的,与理化、工程、信息、人文等多学科交叉的“医+X”新医科知识体系,重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 。
从创新医学人才实践教育评估体系来看,推广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EX)、操作技能直接观察法(DOPS)等临床阶段高水平形成性评价的运用,促进学生的知识探究和临床实践等专业能力 。同时,引入跨专业教育(IPE),促进临床医学专业与其他专业学生的相互学习,以达到培养合作和提高服务质量;开展置信职业行为(EPAs),上级医师在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评估框架内,观察和确定医学生或住院医师在临床工作中的权责,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
总之,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永远在路上,需要全社会和医学教育人的不懈追求和探索,目的在于有利于医学教育的与时俱进和科学发展,有利于学生岗位胜任力的培养和提升,有利于提高和维护人类健康水平,有利于推动人类健康卫生命运共同体 。
策划:王乐民 张灿灿
整理:阎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教育要创新,该如何培养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编辑:姜天一郑颖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