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癌症的低龄化趋势( 二 )


不过,虽然患癌率一直升高,但死亡率却在下降 。数据显示,美国年轻人群体中,癌症死亡率至少从1975年就开始稳步下降了 。2017年的数据显示,在年轻人癌症死亡率问题上,脑瘤和白血病的致死率是最高的,对男性而言,结肠直肠癌的致死率也较为突出,女性中,乳腺癌和宫颈癌的致死率比较高 。
肥胖的致癌风险凸显
癌症死亡率的下降,可能要归功于治疗水平的进步 。而对于癌症的预防而言,最新研究还识别出了肥胖这一风险因素:肾癌、结肠直肠癌等与肥胖有关的癌症的患病率提升了 。
早在2019年,美国癌症协会的研究人员曾对当地肥胖相关的癌症的情况有过专门的研究,利用1995年至2014年当地的癌症统计数据,研究者发现,在25岁至49岁的人群中,多发性骨髓瘤、结直肠癌、子宫体癌、胆囊癌、肾癌和胰腺癌6种与肥胖有关的癌症发病率都显著提高了,而且更年轻的群体中增长得更为显著 。
更关键的是,这种情况并非美国所独有 。就在2020年4月,《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曾发表了一项国际青少年和青年群体癌症发病趋势的研究,共分析了近40个国家从1998年至2012年间的年轻人患癌数据,除了美国与肥胖相关癌症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外,英国年轻人在这些癌症类型的患病率上也显著增加 。除此之外,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荷兰等国,年轻人肥胖相关的癌症患病率的增加也很明显 。
但现实生活中,相对吸烟、喝酒等致癌因素的知晓度,人们对肥胖与癌症的关系重视程度偏低 。这有待公共卫生政策对肥胖的风险问题加强管理,以减轻相应的癌症负担 。
中国癌症风险持续上升
目前关于中国年轻人患癌特点的专门分析还不是很多,但国家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2019年发布的对2015年癌症流行情况的统计显示,中国的癌症负担总体呈现持续上升趋势,癌谱呈现发达国家癌谱与发展中国家癌谱共存的局面 。可见,中国人患癌特点与其他国家有共性但也存在一定差别 。
就2015年各地的癌症统计数据看,20至49岁这个年龄段,女性癌症发病率仅略高于男性,而50岁之后,男性癌症发病率开始显著高于女性 。而从死亡率数据上看,男性的风险也是明显高于女性,以40岁为界,40岁以下,男性癌症死亡率略高于女性,而40岁之后,随着年龄增长,男性癌症死亡率越来越比女性要高 。显示出中国男性总体上比女性更高的癌症风险 。肺癌、胃癌、结肠直肠癌、肝癌、乳腺癌等癌症的发病率在总人口中排在前列,呈现出中国癌症发病的特点 。
结合最新对国际上年轻人患癌特点的研究,除了甲状腺癌升高所透露的辐射致癌风险的防控外,对年轻人中,与肥胖相关的癌症风险也应重视 。另外,加大对年轻人癌症的研究,在症状早期就及时识别诊断出来,构建更完善的医疗保障系统,也可能会提高治疗效果 。而且也应该考虑即便都是年轻人,不同年龄阶段的发病特点也可能是有所不同的 。
【癌症|癌症的低龄化趋势】南方周末采访人员 王江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