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这个夏天,重估互联网( 四 )


这一顾虑正是资本市场现阶段最需要关心的问题 。
互联网公司曾经号称要做“水电煤”,这在当时指向的是通过成为基础设施,而确立市场竞争力 。而现在,在企业提供的互联网服务越来越成为基础设施的同时,社会责任、效率和公平的原则成为主旋律 。
4月19日,腾讯提出“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并宣布将为此首期投入500亿元,设立“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推动战略落地 。这500亿元将用于——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对包括基础科学、教育创新、乡村振兴、碳中和、FEW(食物、能源与水)、公众应急、养老科技和公益数字化等领域展开探索 。
马化腾表示:“当一家企业越往上生长,越需要把创造社会价值的根基,扎得更深更稳 。”500亿元只是投入的开始 。
阿里巴巴则在5月的那份财报中提出,要将2020年所有新增利润进行再投资,量级在数百亿元 。张勇在电话会上表示,新增利润的投入方向,包括三大内需、全球化和技术 。内需也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用户维度,提升体验、频次和数量;商家维度,降低商家经营成本;基础设施方面,加强物流体系、供应链和采销等方面的建设 。
张勇在最新的股东信中提出,平台型企业带有天然的社会公共属性,阿里巴巴希望成为一家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结合得更好的公司 。“长期主义”是张勇的另一个关键词 。
中国互联网巨头们以往每季度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在未来可能不再如此稳定 。阿里2021财年净利润录得1432.84亿元,同比仅微增2% 。人们必须要用长期主义来看待互联网产业了 。
付鹏在文章中提到,对于教育类中概股的冲击,资本并不是没有预期,资金在过去的半年都是在不断的减持的 。过去从资金角度,政策本质上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营收、增长性等,但背后的底层商业模式不会发生改变 。此次教育双减的细节内容发布后,让资本开始担心:整个商业模式的本质是否需要重新审视了 。
如果这一转变成立,那么中概股的调整就不只是减仓这么简单,商业模式的巨变会导致估值和市值的定价方式完全发生改变 。所以对于资金来说,现在是完全要对这些已经甚至是可能未来受到中国政策影响的公司要进行重新的估值体系的定价 。
中信证券认为,当前国内的政策监管,核心主旨在于维护国内互联网产业的长周期有序、健康发展,实现监管能力和产业发展程度相匹配,而今年以来针对阿里、腾讯等处罚案例,亦和这一政策主张完全吻合,部分市场观点将监管政策对互联网行业的可能影响和教培行业做简单类比,缺乏严谨的逻辑支撑,以及对互联网产业本质的深刻理解 。中长期角度,国内互联网板块的基本面依旧稳健 。当前时点,国内互联网巨头估值正逐步显现出安全边际,随着行业的规范,2022年互联网公司业绩有望逐步改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