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FA转行、投资人出走,2021年的投资圈太冷( 二 )
我也遇到过很多走不下去的创业公司,大多是因为商业模式不合理,或创始人能力不足 。各领域里的产品或服务都有市场需求,所以在产品本身逻辑没有问题的前提下,需要去验证公司的商业模式架构是否完善 。
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我建议先去大公司进行体系化的学习 。虽说创业公司的机会相对更多,但对于体系的建立,他们也是在摸索中,甚至会带偏思路 。当自己有一定认知和体系化的能力后,再去创业公司也不晚 。
创造社会价值才是硬道理JOJO|某知名企业战投
从2015年到2021年,我做了五年半的FA 。今年年初去了一家企业做战投 。
在企业和做FA有两个明显的区别:一是在企业社交变得更加重要,很多业务需要跨部门交流,而FA机构人员精简,大家都低头不见抬头见,不需要去认识新的人;二是项目的时间跨度不同,FA去看项目投项目,可能两到三个月就会有产出,但是企业做项目都是以年为单位,有时候努力也不一定能有回报,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抗打击能力 。
但二者也有共性:都需要有长远的目光 。虽说在企业大家有很强的抗打击能力,但一个项目是否能长远发展、未来规划如何,都很考验团队的判断能力 。作为FA也很难看清项目的未来,当下的赛道、创始人、投资人、数据看起来很不错,但是后期却很难成长下去 。
而作为投资人/FA去投资公司,和具体加入一家公司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入职公司需要综合考虑的太多了,判断是否值得投一家公司,只能作为入职这家公司的考虑因素之一 。选工作除了从公司层面出发,也要从个人层面出发,个人财富增值、工作是否顺心、工作的成长空间等等 。很多公司的发展一般,但是如果我能在公司里有一个很好的位置,薪水也不错,或者也能学到很多,对我来说这家公司就是好的 。但从投资角度出发,投资人不会选择一家成长一般的公司 。
作为FA去选创业公司,每个行业的标准不一样,但最主要的是看一家公司是否真正创造了社会价值 。除了从大的赛道、有实力的团队出发,还需要项目能落地,做出生产力,而不是纸上谈兵 。
作为FA去找投资,大部分是找财务投资,个人觉得和结婚很像,需要找一个各方面条件不错又合得来的人;如果是找战略投资又是另一回事,愿意用公司的股份去换取对方的资源,也是互相选择的过程,需要case by case 。
我觉得自己落地了Audrey|某音乐教育公司战略总监
我工作3年,毕业前一直实习VC,后来有幸遇到一个很好的机遇,入行FA 。虽然继续做FA也有学习空间,但还是想换个方向,去公司里看看 。正好遇上机会,就去了一家中型创业公司 。
这个转型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提出设想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怎么落地 。之前我觉得这些都不难,接触之后才发现并没有那么容易 。
从行业了解程度来说,之前我对行业的认知建立在对上市公司的研究(信息源主要来自研报和公司财报,比较少能直接沟通上市公司管理层)和一级市场同类公司的了解,很少站在公司内部去理解业务流 。现在在公司里,其实是多了一个内部的视角去理解整个行业 。
从战略角度来看,我现在更加懂得去结合、整合公司资源,明白要去做什么,以及更重要的是不去做什么 。入职以来,我写了很多我自己认为有理有据的行业报告,却忽略了公司的战略重点 。从实际出发,去思考如何在创业公司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去设计商业蓝图,应该把资源用在能为公司创造更大效益的地方,所以我现在更多地站在投入产出比、取舍方面去考虑问题,也更加理解了老板的战略决定 。
推荐阅读
- {调取该文章的TAG关键词}|肯德基、喜茶供应商「宝立食品」要上市;文和友旗下茶饮品牌「MAMACHA」杭州首店开业;中国邮政进军咖啡领域|消研所周报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gen|发热、功耗均有改善,台积电版本骁龙8 Gen 1 Plus提前,谁会是首发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