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活了九十年十个月零两天的业余科学家,最伟大的显微镜制造者

1723年8月24日清晨,荷兰的代尔夫特市,一位91岁高龄的老人没有像往常一样早起 。这一次,这位老人将女儿叫过来,用微弱的声音说:“快去请胡格夫利特先生到这里来......”
胡格夫利特先生来到之后,见到老人已经没有力气抬起手,眼睛也黯淡无光,但仍用尽力气喃喃的说着什么 。胡格夫利特先生靠近之后,终于听清楚了:“我的朋友,对不起,麻烦将桌上的两封信翻译成拉丁文......连同包裹......一起寄给伦敦皇家学会......”
三天后,这位老人在女儿和朋友的陪伴下,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伦敦皇家学会收到信和包裹后,发现信中写着制作显微镜的详细方法,而包裹中则是这位老人用毕生精力制作的几十个显微镜和几百个放大镜 。
这位老人是谁?他就是安东尼·范·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 。为什么列文虎克临终前要给伦敦皇家学院寄送这些东西?这一切都要从列文虎克本人的传奇经历说起 。
显微镜|活了九十年十个月零两天的业余科学家,最伟大的显微镜制造者
文章图片


左:列文虎克当年使用的简单式显微镜,镜片镶嵌在金属板上,待观测的样品需要提前插在镜片前面的针尖上 。右:罗伯特·胡克使用的复式显微镜,含有目镜和物镜,制造工艺比简单式显微镜更加复杂 。
列文虎克被书中所描绘的微观世界吸引了,各种跳蚤、虱子、蜜蜂、种子、苍蝇和蚊子等图片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兴趣 。他向胡克详细请教了显微镜制作方法,回到家后,自己制作显微镜,也将书中描绘的生物观察了一遍 。由于列文虎克财力有限,他只能自己动手制作简单式显微镜 。简单式显微镜可以解决复式显微镜产生相差、颜色虚假和视野扭曲的问题,列文虎克将简单显微镜的制作推向了极致 。
显微镜|活了九十年十个月零两天的业余科学家,最伟大的显微镜制造者
文章图片


《微物图志》中的插图,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跳蚤(左)和苍蝇头部(右) | 参考文献 [1]
列文虎克将精心打磨的镜片镶嵌在金属版的小孔中,其最高放大倍数竟然可以达到惊人的300倍,而罗伯特·胡克《微物图志》书中图像的放大倍数多数只有30倍 。
除了磨制镜片,列文虎克还访问炼金师和药剂师,向他们学习金属提炼的奥秘,还向金银匠学习制作金器的技巧 。日复一日的钻研使得列文虎克的显微镜制造技术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总之,40岁之前的列文虎克一直在忙着学习和探索,再学习再探索 。
终于遇到伯乐
在20岁到40岁这段时间,列文虎克潜心磨制镜片,观察一个又一个微小的物体 。由于性格的孤僻,他与大众社会显得格格不入,邻居们都说他是个怪物,两位妻子也先后离开了他 。不过他不在乎这些,仍旧痴迷于自己的微观世界 。列文虎克不知道,一位伯乐正在慢慢的出现 。这位伯乐的出现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十七世纪的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出现了一群不一样的人,这些人不再把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当作权威,也不再把教皇的命令当作圣旨 。他们敢于打破一切的约定俗成,认为只有亲眼见到的才是真的,只有实验验证出来的才能相信 。这群人暗地里成立了一个学会——“无形学院” 。学院的成员包含了牛顿、波义耳等等如今大名鼎鼎的人物 。之所以“无形学院”要避人耳目,是因为当时的英国执政者是奥利弗·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他对于这些人非常反感,抓住便处以绞刑 。
显微镜|活了九十年十个月零两天的业余科学家,最伟大的显微镜制造者
文章图片


英国政治家、宗教领袖奥利弗·克伦威尔 | 万维百科
不久,克伦威尔因病去世,他的儿子即位 。不过由于治国无能,很快被英国人民推翻 。当年被克伦威尔处死的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登上了王位 。就这样,在克伦威尔执政时期不能光明正大活动的“无形学院”在查理二世执政时期一跃成为“英国皇家学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