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冷链食品首次分离出新冠活病毒意味着什么?专家:明确了另一条传播途径

10月20日 , 在青岛市政府召开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 , 青岛市副市长栾新介绍称 , 青岛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在世界上首次找到了充分的证据链 , 表明新冠病毒可由物传人、冷冻条件可长期存活 。
此前在10月17日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已公开发布了对青岛新冠肺炎疫情溯源的调查结果 , 其中明确提到:从工人搬运的进口冷冻鳕鱼的外包装阳性样本中检测分离到活病毒 。这也是国际上首次在冷链食品外包装上分离到新冠活病毒 , 并证实接触新冠活病毒污染的外包装可导致感染 。
10月20日 ,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 ,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 , 此次发现分离出新冠活病毒 , 为我国疫情防控明确了另一条“物传人”的传播途径 。这意味着 , 下一步对境外冷链食品的管控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
冷链食品首次分离出新冠活病毒
专家:为疫情防控明确了另一条传播途径
冷链食品外包装上附着新冠病毒的新闻已数次被媒体聚焦 。从北京新发地市场的三文鱼案板 , 到厄瓜多尔白虾外包装 , 再到大连凯洋冷库 , 海产品的安全性屡屡因发现阳性样本而引发关注 。有数据显示 , 自今年6月以来 , 北京、辽宁、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广东、陕西等10余省份 , 都在当地进口冷链食品或包装物上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
然而 , 只检测出核酸阳性 , 却依然无法肯定 , 被新冠病毒污染过的冷链食品会造成接触者感染 。那么 , 本次实验有着怎样的突破意义?中疾控在通报中提出:本次从青岛冷链食品外包装分离出活病毒 , 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链物品为载体具备远距离跨境输入的可能 。
对此 ,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 ,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 , 作出详细解释 。
“通常情况下 , 我们都是在物品外包装上做核酸扩增(pcr)检测 , 如果检查出核酸阳性 , 那么就确定该物品外包装被新冠病毒污染 , 但这并不说明该物品仍然存在继续传播的可能 。”卢洪洲解释 , 过去检测出冷链食品包装上存在新冠病毒 , 但却并不确定该病毒是否仍具有活性 , 换言之 , 如果该病毒已经死亡 , 那么就不再具备继续传染的可能 。(注:核酸扩增检测:通过酶的作用将待检核酸序列进行扩增 , 然后检出的方法 。主要包括聚合酶链反应、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原位聚合酶链反应和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
【新冠病毒|冷链食品首次分离出新冠活病毒意味着什么?专家:明确了另一条传播途径】而本次实验的突破性 , 卢洪洲指出 , 除了检测出冷链食品上存在新冠病毒 , 又进一步对样本进行了细胞培养 , 通过观察新冠病毒细胞是否具有继续复制繁殖性 , 来确定病毒是否在冷链技术下仍然存活 。
“事实证明 , 我们分离出了冷链食品上的新冠活病毒 , 这就可以肯定 , 冷链食品传输是会造成‘物传人’ 。”卢洪洲表示 , 从理论上看 , 新冠病毒在低温环境下进行远途运输 , 那么病毒可能存活几个月 。因此 , 只要附着在物品表面的新冠病毒依旧存活 , 那么相关人员接触后 , 如果出现摸鼻子、揉眼睛等行为 , 就可能感染新冠病毒 , 继而造成传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