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沉寂的生命也有尊严,他为植物人建“港湾”

护士|沉寂的生命也有尊严,他为植物人建“港湾”
文章图片


▲北京延生托养中心病房内护士为植物人患者更换衣物 。
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采访人员侠克、邰思聪、夏子麟)10月30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沉寂的生命也有尊严,他为植物人建“港湾”》的报道 。
在距离北京城区两小时车程的密云区,驱车穿过一片树林和几处村庄,拐过几个弯后,就到达了一处特殊的托养机构,30余个生命在此静默地延续着 。尽管无声、沉默,但只要他们还在这个世上,就能让背后的一个个家庭怀有希望 。这家机构名为北京延生托养中心,是一家植物人专业托养机构 。
5年前,机构刚创立时,位置还在更偏僻的山里,下了公交车还要走上好几里路 。创办后的最初两年,只收住了两名患者 。但目前,这里的30余张床位已经满员,还有接连不断的电话咨询和等待床位的患者 。
相久大,这家植物人托养中心的创始人,曾是一名神经外科医生 。他发现,当一个患者成为植物人后,处境会变得极为尴尬:医疗机构认为继续投入大量治疗的意义不大,建议出院康复疗养;养老服务机构对植物人的收费高且专业水平有限,或以患者年龄未达到60周岁为由拒绝接收;长期在家照料完全失能患者,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护理能力,还要投入大量精力和财力 。
相久大目睹过许多家庭因难以维持长效科学的居家看护而导致患者生命终结的案例,也看到了许多家庭因长期治疗和照护最终倾家荡产,因病致贫 。在他看来,植物人的照料工作应该“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既能使患者得到科学照护,又能减轻背后一个甚至数个家庭的负担 。
(小标题)“安养一个植物人,就是让他背后的家庭喘口气”
2020年1月,老安的妻子因为一场车祸成了植物人 。经过抢救,总算保住了性命 。在医院治疗4个月后,妻子的病情仍不见起色,依旧昏迷不醒,四五十万的治疗费让这个普通家庭的未来蒙上阴影 。
经过多方辗转打听,老安与相久大取得了联系 。在仔细了解托养中心的情况后,老安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带着妻子来到了这里 。20名护士24小时值班,加上专业的监护设备,以及每月7500元的打包式收费,让他在近乎绝望了半年后,终于松了一口气 。
老安和妻子的感情颇深,尽管有护士的照护,老安依旧每天亲自来给妻子喂饭、拍背、揉腿……还时不时在妻子耳边对她说一说家里的近况 。“我跟她多说些家里的事,也许能刺激她的大脑 。”老安哽咽地说,“我多么希望有一天她能醒来,像以前一样看看这个家 。”
希望固然美好,但也抵不过现实压力 。“我永远不会放弃她,但经济压力太大了,现实问题不得不去面对,如果不是来到托养中心,我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喘口气 。”老安说 。
“我是一名医生,看过太多生命从眼前流逝,我不愿再看到因为无奈而让一个家庭蒙上阴影,甚至支离破碎 。”相久大说,“植物人的护理需要相对专业的团队,长期居家护理给整个家庭带来的压力和考验是巨大的,需要投入的精力也无法想象 。比如吸痰,对于专业人员是个简单的操作,但如果居家照护,家属的操作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患者窒息,也许很快就会失去一条生命 。”
83岁的孙颖(化名)已经在这家托养中心居住了4年,是在这里生活时间最长的“植物人”患者 。卧床长达40年的她如今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双臂环抱在胸前,双腿蜷缩,全身僵硬,就连护士在为她翻身时也完全无法活动 。
曾在三家医院ICU病房工作过的托养中心护士长温静说,长期卧床让孙颖的四肢完全僵硬,永远也无法再展开 。“她是我们这里的第三位患者,家属都觉得不可思议,没想到老太太能在这里又活了4年 。”温静说,起初孙颖的丈夫时常来看她,但这两年随着身体每况愈下,一年要住几次医院,现在需要亲属的搀扶,才能偶尔来一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