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科|做科研做临床能兼顾吗?这位知名胸外科医生的故事是很好答案!( 二 )


有了理论创新 , 还要把微创3.0理念落实到日常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过去外科医生在开刀之前 , 要给患者做各种检查 , 胸部CT、腹部CT、头颅磁共振、气管镜、骨扫描 , 甚至PET-CT等等 。但现在如果处理一个小肿瘤的时候 , 这些检查也需要做吗?传统的治疗模式恐怕需要改变了 。
如果肿瘤很大 , 是需要给患者做这些检查的 , 但如果是小肿瘤 , 术前再做这种检查就属于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了 。周围性磨玻璃结节术前无需气管镜、骨扫描、头部MRI检查 。
2015年陈海泉在《JTCVS》上写了一篇回顾性的文章 , 提出对于周围型的磨玻璃结节 , 术前不需要做气管镜检查 , 因为气管镜检查并不会改变你的手术方案 。对于周围性磨玻璃结节术前也无需常规进行骨扫描检查 , 周围性磨玻璃结节术前更无需做头部MRI的检查 , 因为一个小的磨玻璃不会发生脑转移 。这些研究都相继在国际医学期刊上发表 。
这就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治疗理念:早期癌不能当晚期治 , 包括术前检查 , 要给病人制定个体化的术前检查策略 , 气管镜检查有痛苦 , 骨扫描检查有辐射 , 核磁检查费用高 。
所以早期癌不要做气管镜、不要做骨扫描、不要做头颅磁共振 。这样不仅减轻病人痛苦 , 还可以大大减少术前医药费 , 所使整个术前检查策略成为个体化的选择 。“微创3.0”的理念是肺癌外科领域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最近陈海泉又率先提出了“浸润前微创3.0”的理念 , 即:良性的不能当恶性开、早期的不能当晚期开、惰性的不能当激进开 , 又给临床问题提供了进一步的诊治思路 。
在GGO型肺癌方面大量的科研贡献
在GGO型肺癌方面 , 找陈海泉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 , 正因如此 , 他也带领团队把在这一类型患者中遇到的大量问题进行了研究 , 发表的科研结论影响深远 。在这里最想跟大家说一说他的“GGO处理策略” , 因为对于GGO的处理是一个令人头大的问题 。作为国内外GGO诊治的卓越引领者 , 2019年他受到美国ATS主编Patterson教授的邀请 , 以“GGO肺癌处理”为题 , 在《ATS》上发表了一篇综述 , 这也是有关GGO肺癌处理的第一篇Invited expertise review , 也是第一篇中国医生完成的Invited expertise review 。
陈海泉团队总结的磨玻璃结节筛查和处理流程:如果CT发现很小的纯磨玻璃结节 , 可以半年到一年进行复诊 。如果这次随访时发现结节消失了 , 就说明这个结节是良性的 , 不用再管它;如果结节没有消失 , 且持续存在或越长越大 , 这时就有很大可能性是肺癌 , 但也可以继续观察随访 , 不要急于手术 , 肺癌外科手术原则是:在保证患者生存状态的同时 , 不影响他们的生活轨迹 , 不影响职业生涯 。
胸外科|做科研做临床能兼顾吗?这位知名胸外科医生的故事是很好答案!
文章图片


为什么说不要急于开刀?陈海泉认为 , 肺结节的处理要考虑社会心理学因素 , 到底该什么时机手术最合适?这也是全球当前的热点话题 , 目前也还没有结论 。
对磨玻璃样结节如果病人已经七八十岁 , 未来危及他生命的可能是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这些问题 , 而不一定是这类惰性肺癌 , 没必要急于处理他的GGO , 三四十岁的青壮年正要得到单位的提拔重用 , 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正要经历美好生活 , 如果马上手术可能会影响他的人生轨迹 , 应当通过影像学的观察随访适当选择合适的手术时间 , 减少病人的损失 。

推荐阅读